微言古今:以民為本 民意為大

香港回歸多年,民調卻顯示只有一成七港人自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連帶對共和國的評價也極低。同時,台灣急統派的人少得只有百分之一至二,主張保持現狀後再議統一的緩統派亦不出一成。可見近年內地的崛起對港、台的號召力很有限。

相對之下,內地人的「快樂指數」在世界排名甚高,反映內地人對共和國的認同和評價相當高,寫《來生不做中國人》的作者應屬少數。有哲學名言謂「存在即合理」以及「存在決定意識」,兩岸三地的環境不同,各別的感受不同是很正常。

值得推敲的問題是內地當局面對台、港人如此強度的疏離感,會有怎樣的想法和做法?在對台方面,一直的說法是「寄望台灣人民」;對港則說「港人治港」,皆不出「以民為本」的立場,合理的姿態當是尊重台、港人,而從善如流,訂出不違背台、港民意的台、港政策,台、港人自可皆大歡喜。

然樂觀之餘,不可完全排除另外的情況,萬一內地當局一本「以我為主」的心態,根本不知或不在乎台、港的民意,而只從統治者的角度理解和處理相關問題,則台、港人將如何回應或適應,必甚費周章。

環視當今世界的潮流,各地無不奉民意為圭臬,中國不在潮流之外,中國的領導人應不至於置台、港的民意於不顧。

美國律師盧卡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