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統計局添亂敗興

筆者曾對中國社科院的一份報告作了一番解讀後,懷疑它是官府家的逆臣賊子,拿着公帑專揭政府的短。事實上,國家統計局扮演的角色也與社科院相當,添亂敗興少不得它。

統計局最新公布的《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從表面看是一份頌詞。報告稱,二○一○年內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二○○○年的二點七三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展順利,實現程度較十年前足足提高二十點五個百分點,達百分之八十點一。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資源環境等六大指標的實現程度都有較大的提高。

如此局面,不是很令人鼓舞嗎?何以說其添亂呢?因其荒腔走板,故意在眾目睽睽之下將統計數據露出破綻。破綻何在?

一是揭露政府工作不力。一方面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二點七三倍,另一方面文化教育方面實現小康的程度僅為百分之六十八,佔家庭消費支出比重不升反降。從消費者來說,無力投入;從政府來說,數十年來高喊的重視文化教育,仍是一句口號。

二是刺激人們的現實感受。當消費毒食品、呼吸毒空氣成為生活常態之時,生活質量實現小康的程度居然達到百分之八十六點四。報告中所說的民主法制,包括公民自身民主權利滿意度和社會安全指數兩項監測指標。報告註明:「公民自身民主權利滿意度指公民對自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的滿意程度。」就是這麼一個指標,居然達百分之九十三點六。尤可夫不禁笑了:沒見過這麼無恥的,睜眼說瞎話竟可以到如此地步。

三是留白產生想像與思考的空間。留白,於繪畫來說,在尺幅之間感受到天高地闊;於語言來說,常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效。統計局的官員也熟練掌握留白技藝,不好說不能說但是又想說的,就露出一點引子,又戛然而止。統計局既能把「民主法制」、「社會和諧」等定性概念,量化給出很高的數字,卻又將反映一國社會分配狀況的定量指標堅尼系數,定性化描述為「略高」。「略高」之下,引得人們翻查數據,發現社會貧富懸殊巨大的狀況與自己的感受相一致。

統計局如此胡編亂造數據,無異於自暴家醜。家風不正多逆子!

傳媒人尤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