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粵港同根 齊力發功

內地廣東當局新出規定,廣播電視節目未經批准不可採用本地粵語方言,可預知受影響民眾定感不以為然,先前類似的管制規範即曾因強烈抵制而不得不告吹。廣電本屬特權的公共事業,適度的合理管制有必要,但內地中央早有「推普」規定,地方何需對方言再多作限制?可分幾點檢討。

一,方言是文化的主要媒介,現代社會講求多元,亦尊重傳統,何況內地口口聲聲要恢復中華,粵語作為甚有深遠歷史淵源的方言,尤應被珍惜和發揚光大。事實上,民初政界以粵人為多,北京話之所以取代粵語被選為國語,是孫中山出於對北方勢力之謙讓,中共建政後再承襲此例迄今。從歷史看,中原人自唐宋後不斷南遷,文化重心逐漸由黃河流域移至長江及珠江流域,中原本地反而充斥關外的漠北人及隨之而入的胡語成分,粵語因而更保存了古早傳統的原音及詞彙。

二,粵人一向勤勞務實,在近代又得開放風氣之先,當下經濟實力雖位居內地前茅,政治影響力卻遠不成比例,如中央高層鮮含粵人,粵文化的優勢未能滲入全國範圍作出貢獻。

三,港粵本同根,港文化主體原屬粵文化的一部分,甚至青出於藍,回歸後更應和珠江文化融成一片,精益求精,當仁不讓,力爭上游,齊向全國發揮力量。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