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中大破幽門菌中和胃酸

【本報訊】胃部幽門螺旋菌可致胃潰瘍甚至胃癌,中文大學近日破解該菌為何可於胃酸中存活之謎,對研發新一代標靶藥物帶來嶄新方向。

幽門螺旋菌是唯一已知可在胃酸中生長的細菌,全球有一半人口受感染,該菌可損害腸道黏膜,引發消化性潰瘍及胃炎。中大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科學與晶體研究中心教授黃錦波及研究生方宇亨等,發現幽門螺旋菌能於胃酸中生存,全賴它可生產「尿素酶」,藉以分解胃部內的尿素,過程中釋出的氨,中和了胃酸。然而,尿素酶必須先接收兩個「鎳離子」,才可發揮作用。

研究團隊利用X射線晶體學技術,觀察四組負責將鎳離子運送到尿素酶的蛋白,並破解其中三組蛋白的組裝過程。換言之,若能研發拆解蛋白組裝的標靶藥物,便可廢除幽門螺旋菌的抗胃酸特性。有關研究成果已刊於《生物化學期刊》,並獲選為本周最佳論文。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黃錦波(右)及方宇亨透過圖中的射線衍射儀,破解幽門螺旋菌可於胃酸生存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