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器回收官卸責 磨刀霍霍向市民

港府推動環保無方,推卸責任有計。繼有意擴大成效不彰的膠袋徵費計劃,港府擬再推出生產者責任計劃,市民購買電器須先支付回收處理費。很明顯,這不是生產者責任制,而是消費者責任制。

當局有意將「四電一腦」納入規管,包括電視機、洗衣機、雪櫃、冷氣機及電腦等電器,今後市民購買上述產品時,必須預先支付一百至二百五十元回收費,並強制零售商提供回收服務。說穿了,所謂生產者責任根本無從談起,實情是零售商請客、消費者埋單,而政府一毛不拔,坐享其成。

本港每年產生七萬噸廢電器及電子垃圾,當中大部分運往內地等境外地區處理,其餘在本地堆填,不僅造成環境污染,且對垃圾堆填區構成極大壓力。回收電子垃圾以便循環再造,本來無可厚非,惟當局的回收計劃能否成功,卻非常令人質疑。大型連鎖零售商回收問題固然不大,但對於一些小本經營的小商戶而言,又是否有足夠人力及資源處理呢?

還有,將付費責任推向消費者,必然打擊消費者購買意欲,零售商的生意肯定受影響。至於遊客來港購買電器,同樣需付回收費,但零售商不可能向他們回收舊電器,足證回收計劃漏洞多多。正如電器商會批評,當局不直接向製造商或代理商徵費,反而將徵費責任推給零售商,不是捨易取難,本末倒置,又是甚麼!

舊電器回收並非新鮮事物,外地早有先例可循。歐盟、南韓及台灣均是在製造者、入口商或代理商層面收取回收處理費,確保由製造至銷售層面,都是按污者自付原則攤分處置成本。港府凡事皆援引外地先例,卻破天荒從零售層面徵費,將生產者自付變成使用者自付,這不得不令人懷疑,當局有意放生電器製造商等大財團,卻將每年高達二億多元的處理費轉嫁給普通消費者。

回收電器的目的,是環保再用。雖然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承諾當局將斥資四億元在屯門環保園興建廢電器回收處理廠,但對於回收廠具體如何運作、如何處理廢電器等等,卻沒有清晰交代。觀乎當局的垃圾焚化爐大計阻力重重,廢電器回收廠恐怕也是說易行難。連串問題懸而未解,港府卻急不及待提出徵費,對升斗市民磨刀霍霍,簡直豈有此理!

政策諮詢不足、思慮不周、漏洞百出,是港府施政的一大特色。單是兩年前實施的膠袋徵稅計劃,已是事與願違,不僅不織布袋及垃圾袋用量暴升,整體塑膠原料使用量更是比前大增。港府準備進一步擴大膠袋徵費計劃至全港零售商,卻又豁免盛載食物飲品和藥物的膠袋,幾可斷言,到頭來又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大者不能,小者添亂,港府這些年來在環保方面庸庸碌碌,毫無建樹。惟現實不以人之意志為轉移,內地已經實施新例禁止電子廢物入境,而本地堆填區亦將於不久的將來爆滿,港府繼續遷延時日,徒惹爭議,香港遲早淪為電子垃圾港。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