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環保徵費提高環保意識?

顧問老師:Johnny Chow

政府近日打算擴大「膠袋徵費計劃」,把覆蓋範圍擴大至銷售貨品的服務業,平頭膠袋亦需徵稅,更欲向不遵從者徵收罰款,美其名是推動環保。本港膠袋用量自計劃實施後,雖錄得明顯下降,惟環保袋的產量卻有所增加,究竟制訂各類環保徵費及罰款,能否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

Q:制訂各類環保徵費,能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你認同嗎?

A:不認同。制訂環保徵費,雖提供經濟誘因,誘使市民減少浪費,但只屬治標之法。以徵收膠袋稅為例,計劃實施後,市民雖減少使用膠袋,卻轉用同樣含有塑膠物料的環保袋,加上部分商戶濫發「平頭袋」,可見相關徵費對提高市民環保意識無實際幫助。

Q:市民應如何履行環保責任?

A:市民可多響應由政府或環保團體舉行的環保活動,如停車熄匙、「熄燈一小時」等。市民亦可改變生活習慣,如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節約用水及多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以減少污染。

Q:除立法及設立罰則等行政手段,政府能如何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

A:政府可透過宣傳及教育,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宣傳方面,可利用明星效應,邀請影視紅星拍攝宣傳片,或多舉辦植樹日等環保活動;教育方面,政府可於課程內加入環保教育,亦能規定部分「其他學習經歷」時數,必須為與環保有關的活動。

延伸思考

1.與台灣、日本等鄰近地區相比,港人的環保意識仍有所不及,試分析原因。

A:港人環保意識較落後,與育制度、政府政策及商人影響力有關。育制度方面,本港舊有課程缺乏有關環保課題,至近年推行的新高中學制才於通識科加入相關課題。另外,港府在制定環保政策時多欠缺長遠規劃,如訂立明確減廢目標,令政策流於理論;而港商影響力大,亦會在環保政策推行時帶來阻力,影響環保意識推廣。

2.政府制訂環保政策時如何平衡方便市民、商戶利益及可持續發展三方面?

A:政府在制定環保政策前,應廣泛諮詢,向市民、各界商戶及環保團體收集意見,不能一面倒傾向單一團體。政策實施後,政府亦應定期檢討,並與環保團體維持溝通,接收更多最新環保資訊,確保環保政策仍具成效,及能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