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取之於港 用之於港

在中英談判香港回歸前夕,鄧小平特別聚集本港超級富豪到京會面大派定心丸,目的是要這班富豪合作,以盡量減低回歸對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下持續繁榮和穩定可能造成的衝擊。之後繼任的中央領導人都對本港超富們禮遇有加,用心良苦。

果不其然,超富們回歸後大多繼續留港經營,身家不跌反有暴漲。這些年,香港政經格局不但極傾向於本地大資本家,而且還有低稅政策,香港愈益成為世界上少見的「富人天堂」。可惜,同一時間,本港窮人數字不減反增,社福水平低得可憐,譬如窮人的蝸居普遍窄得幾無立錐之地,看病輪候久得以年計。

拜邁向普選之賜,香港社會才剛開始關注這類問題,已擁「全面執政」架勢的建制派當然責無旁貸,特別是目前正在爭做特首的疑似候選人必須提出相應的說法和辦法。居屋、醫療等問題基本都提及了,唯獨低稅制無人敢碰。是因港府財源太充沛?未必,不得罪富人應是最大理由。接着要問,建制派是富人黨或類似美國一向反對加稅的右翼共和黨人?觀察其組成結構,答案又並非如此。

本港富豪絕大多數是取之於港,期盼或要求他們用之於港十分合情合理,疑似特首候選人,尤其當全球「佔領」運動湧起之際,大可不必在這問題上太保守或怕變。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