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噏:用鏡頭活化廢墟

日本和台灣一股關注廢墟的熱潮,近年傳至香港。愈來愈多80後喜愛捐窿捐罅尋找香港廢墟的遺迹,當中有荒廢校舍、舊戲院、空置工廠……他們透過攝影和寫blog,訴說它們背後的有趣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廢墟的昔日情懷。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年輕人看着城市急速發展,舊有建築物逐一被清拆,別有一番感受。

這次我們找來三位鍾情廢墟攝影的80後青年,分享看法。

受訪者檔案

阿蛋

80後青年,讀多媒體設計,現從事遙控模型設計,愛寫blog分享。

Ken

80後龍友,鍾情菲林攝影,年半前廢墟開始成為他的攝影題材之一。

Bill

80後自由撰稿人,○三年起關注香港廢墟保育,常四出尋找荒廢建築。

Ken:我一直鍾意攝影,近年廢墟成為熱門攝影題材。香港有唔少荒廢校舍同工廠,背後有好多故事。我冇喺呢啲地方生活過,對我嚟講係一個「Unknown」,充滿神秘感。我發掘廢墟地點嘅主要方法,就係靠Google Map,由於大部分廢墟地點較為偏僻,交通唔方便,如果喺Google Map見到被樹遮住的建築群,好有機會係廢墟。

Bill:我住油塘,經常去鯉魚門影廢墟,影相之餘,透過同街坊或附近舖頭老闆傾偈,知道鯉魚門以前係採石場,亦做過日軍軍營,曾經係重要的經濟同歷史地。而廢墟攝影唔係純粹攝影咁簡單,最珍貴係可以了解當地以前嘅生活。

蛋:除咗影相,我仲會將所見所聞寫blog同大家分享。其實,廢墟與社會因素有關,例如點解香港有咁多廢校呢?因為十幾年前出生率低,令好多村校收生不足而面臨殺校。

鍾:近年社會轉變得快,令大眾對突然冒起嘅新事物漸漸吃不消,開始留意舊有建築物,透過了解呢類建築物,感受當時社會狀況。而喺科技同攝影器材普及下,年輕人鍾意運用自己嘅創意,以嶄新方式,為保留社會的集體回憶出一分力,亦表達佢哋對社會嘅歸屬感同關心。

Bill:城市化必定會淘汰舊建築物,香港發展得特別快,今日存在嘅嘢,聽日可能消失。我記得有朋友去過一個校舍廢墟,一個禮拜之後我再去,已經被夷為平地,所以如果唔想呢啲歷史消失,攝影係其中一個方法。

蛋:好多廢墟係香港人嘅集體回憶,我哋去過一間廢校,地下有社會、科學、健教嘅舊課本,呢啲科目依家已經冇晒,係我哋呢代人獨有嘅回憶。所以希望透過攝影同文字,令政府關注廢墟保育問題。以日本同台灣為例,好多廢墟已經改成歷史博物館同藝術中心。

鍾:年輕人能夠將自己嘅興趣同社會議題扣連,係一件值得鼓勵嘅事。近年被集體消費同科技主導嘅生活方式,容易令人忽視身邊嘅事物,而透過相片同文字,能再次喚起大眾重新審視廢墟嘅社會價值,相信可為社會帶嚟一啲轉變。

culture@on.cc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張凱恩

阿蛋(左)、Ken(中)、Bill(右)透過相片和文字,為被人遺忘的廢墟留下紀錄。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