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空有填海心 最怕環保爭不休

為了解決土地供應短缺問題,當局推出「優化土地供應策略」進行公眾諮詢,建議開發岩洞及在維港以外填海造地。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強調,香港有需要適度填海,未雨綢繆,增加土地儲備,呼籲市民不要將填海「妖魔化」。

誠然,隨着本港人口持續增長,房屋需求增加,土地供應日見短絀,導致樓價飆升,無殼蝸牛怨聲載道。在此情況下,當局建議透過在維港以外填海等方法開土闢地,增加土地供應,不失為一種解決辦法,只要注意環保,做好配套規劃,盡量減少填海對地貌景觀及海洋生態的負面影響,適量填海確實不應被「妖魔化」。

現時本港大部分建材及污泥運往內地填海,單是廣東台山市,近年便藉此增闢三百多公頃可用地。當局認為,有關廢料在香港產生,如果只同意在內地填海而反對在本港進行,是不負責任的。相反,如果改在維港以外的境內地區填海,既可節省運輸成本,又可增加土地供應,同時亦不會破壞維港海岸線及景觀。

問題是,填海說易行難,最怕港府空有填海心,官僚欠缺執行力。綜觀近年涉及填海的基建項目,例如中環灣仔繞道、港珠澳大橋等等,莫不引起巨大爭議,以致工程一波多折,造成極大的社會內耗。今次也不例外,當局剛提出填海建議,即有環保團體到場抗議,可見填海造地阻力重重,港府有沒有辦法平息環保爭議,不得不令人懷疑。

至於開發岩洞,亦有不少缺點,除了無法直接提供商住用地外,工程複雜、成本高昂更是一個大問題。以沙田污水處理廠為例,當局計劃將其搬往同區岩洞,預計耗資超過一百億元,由規劃到開挖岩洞、到重新鋪設渠管、再到搬廠,最快亦要等到二○二七年才可騰出土地建屋。有人譏諷,開發岩洞成本奇高、效率奇低,噱頭多於實際。

再說,增加土地供應途徑多多,並不一定要依靠填海及開發岩洞。譬如大嶼山便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早在董建華時代,港府已經提出大嶼山發展大計,但董建華下台後,相關計劃也無疾而終。至於十大基建中的發展粉嶺、打鼓嶺等新市鎮,亦是講多過做,至今十畫未有一撇。

事實證明,香港並非無地可用,只是當局無所作為而已。實際上,香港已發展土地只佔總面積四分之一,低於國際宜居城市標準的三成,比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更是遠遠不如。港府沒有善用土地資源,一味問「地從何來」,簡直豈有此理。說到底,香港欠缺的不是土地資源,而是有能力、肯承擔的官員。填海造地不是不好,最怕爭議不休,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