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區議員務實勝明星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

區議會職能是處理地區事務,向政府提出意見,但政黨仍空降政治明星搶攻,最終卻因無實際工作而落敗,選民似是以選票告訴社會,地區政績才是他們所需。向來重視民生事務的區議員大勝,是否意味將來新一屆立法會的五個超級區議員議席,都是實務實幹派主導?

Q:既然區議會的職能不大,為何今屆區選,各大政黨都派人搶攻?

A:區議會對政黨有四大意義,一是與街坊聯繫的地區平台,拓闊日後選舉票源;二是區議會是政黨培養新梯隊的訓練場,訓練他們與市民溝通的能力;三是有政黨要求區議員將部分薪金捐給政黨,以維持營運;四是今屆區選會誕生五名超級區議員進軍立法會,知名度將一時無兩,故政黨搶攻今屆區選。

Q:不少政治明星空降區議會,均以低票落選,試從區議會角色分析。

A:區議員主要是處理民生事務,居民需要的是扎根地區及關心社區瑣碎事的區議員,而非政治明星。不少政治明星是現任立法會議員,因較多處理全港性事務,忽略地區工作,未能建立信任關係而落敗。

Q:今次實務實幹的候選人大勝,是否意味下屆立法會選舉都有相似情況?

A:未必。因為在立法會層面,選民關注的並非該議員處理地區事務能力,而是候選人能否在立法層面為選民爭取權益。候選人是否敢言、與政府、中央、社會人士的關係、政黨理念及知名度才是選民首要考慮的因素。

延伸思考

1.選民取向是由甚麼因素形成?今次區選結果如何反映取向?

A:選民首要考慮是候選人的地區政績,第二是其政黨理念,第三是候選人本身的知名度,如候選人是立法會議員,選民會希望他能將地區問題帶上立法會,今次區選結果反映選民重視候選人以往的地區工作,多於候選人本身的名氣。

2.不少八十後出戰今屆區選,原因何在?

A:近年不少年輕人關注文化保育、環保及反地產霸權等事務,較以往年輕人更關心社會,認為應親自為社會發聲,表達大眾訴求,故產生從政興趣。適逢不少政黨願意出錢培養有潛質的年輕從政人士上位,先聘任為社區助理,待時機成熟時再出戰區議會,故造就今屆大批八十後區議員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