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票價加不停 監管機制無牙虎

巴士專營權條款過於寬鬆,導致巴士票價過高,激起市民極大不滿。新巴、城巴及龍運巴士部分路線專營權將於二○一三年屆滿,港府早前就續辦專營權事宜進行公眾諮詢,結果顯示多數市民要求當局向巴士公司施壓,要求減價,並為殘疾人士及長者提供票價優惠,而立法會議員則促請當局規定巴士路線全面實施分段收費,減輕市民壓力。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亦得出類似結果,近四成受訪者認為港府過往批出巴士專營權的最大問題在於監管不足,猶如無牙老虎;兩成人批評當局要求低,審批寬鬆;三成五促請當局透過專營權施壓,保障公眾利益。此外,高達五成六市民認為巴士公司有盈餘時應減價;三成一要求擴大分段收費及票務優惠。民意彰彰明甚,加強監管巴士營運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當局不能再視若無睹。

事實上,巴士監管機制聊備一格,以致車費過高、服務質素下降,問題非始於今日。多年來,輿論提出不少切實可行的建議,例如要求巴士公司推出月票,減輕基層市民尤其偏遠地區居民的交通開支。而全面實施分段收費,既可減輕市民負擔,還可吸引更多客流,趁機刪減部分重疊的短程路線,紓緩交通擠塞。對於這項一舉數得的建議,當局至今沒有強制執行,是極明顯的失職。

分段收費止於空談,可加可減更加淪為笑話。港府○六年起推行巴士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原是為了改變車費有加無減的不合理狀況,強制巴士公司在經濟不景時下調車資。但實際上,自有關機制推行以來,市民從未獲享車費下調的好處,反而成為巴士公司堂而皇之的加價理由,即使在○八年金融海嘯期間,巴士收費也未減分毫,倒是危機一過,巴士公司立即以通脹及成本上漲為由提出加價申請。尤有甚者,巴士公司還可以採用取消優惠等手法,繞過票價機制變相加價,端的是欲加之價,何患無辭。

巴士票價有加無減,尤其是在錄得龐大盈餘之下仍然堅持加價,最令人反感。上述民調顯示,高達一半市民不滿巴士公司有盈餘仍申請加價;三成五批評巴士票價太高,並非合理水平;近一成直斥巴士公司無盡社會責任。正如有人指出,現行巴士專營權條款根本是不平等條約,巴士公司毋須承擔社會責任,得以予取予求,視市民為砧板上的魚肉,而政府官員則一味躲在「大市場、小政府」的擋箭牌後,坐視商民矛盾不斷惡化而無動於衷。

事實上,港府漠視民困,沒有盡力減輕市民交通開支,監管巴士不力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對於港府提出長者兩元乘車優惠及基層交通津貼,兩成四市民批評有關措施杯水車薪,只令小部分人受惠;近四成促請港府擴大服務計劃予跨區工作者;另有兩成五受訪者認為,當局應動用公帑減輕市民交通費負擔。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基層生活艱苦,昂貴的交通費成為不少市民難以承受之重。儘管當局推出所謂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但這種小恩小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說到底,完善巴士專營權條款,加強監管,或者由港鐵帶頭減價,迫使巴士跟隨,才是治本之道。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