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英明領袖身後不寧

前中共主席華國鋒魂歸故里,「華陵」建在山西好風光的交城縣,左手太行山,右手是呂梁,比南京中山陵還牛。有網民稱其為「華林」,美中不足的是四周樹木還很矮小,遠不及「孔林」茂盛,這讓人想起《左傳》名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中國人講究厚葬,規格視死者身份而定。雖然歷朝歷代沒有明文規定,但約定俗成的說法是,埋葬平民百姓的叫「墳」,野外山地隨處可見;埋葬達官貴人王侯將相的叫「墓」或「塚」,曹操就有七十二個「疑塚」;埋葬帝王的叫「陵」,武則天和唐高宗合葬於「乾陵」;埋葬聖人的叫「林」,如文聖人孔子的「孔林」、武聖人關公的「關林」。

當朝官員的身後事也有規可循。一九五六年,中共高官簽字同意死後火葬,除毛澤東存放在天安門廣場的紀念堂外,其餘人的骨灰「各隨其願」,有的放八寶山,有的移葬家鄉,也有像周恩來、鄧小平灑向江海大地,不留一點生命痕迹。不過,佔山建「陵」者,獨華國鋒一人。

華國鋒粉碎「四人幫」,令中國走出黑暗歷史,功不可沒,身後風光些並無大錯。但凡事總該有個度,華主席再英明也英明不過毛主席吧,北京城裏的紀念堂佔地不過五公頃多,「華陵」方園卻十公頃,堪比皇陵、中山陵,高下不分,成何體統?

何況,當下神州墓價飛漲,老百姓死不起,當局限定墓地不得超過零點七平方米,為甚麼華國鋒要獨佔半個山頭?這如何讓英明領袖身後清淨?其實,老人家遺願只是「讓我回卦山吧」,華夫人更有交代:「找塊荒山坡,埋了就行。」「華林」完全是地方當局折騰出來的政績工程。

看來,華國鋒真是個「老實人」,至死未能大徹大悟,總以為紅色傳統世代相傳,未料在天之靈也不得安寧。

評論員 香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