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政治現實 所需

珊珊話齋,養大一個小朋友要四百萬元。如今養大一個區議員去選立法會,起碼要找夠十五個提名。提名不足便要找同道協調,本地就兩個同道,不是建制,便是泛民,要是自家黨派沒十個八個當選人,誰家會搭理,日子一長,政黨自然被泡沫化。

因此,今年區議會選舉,細小的激進泛民黨派,也嘗試派大量候選人落區參選,甚至不惜跟同道競爭,明知當選不容易,但求同道大政團不再坐大,來日傾協調也不至於大小懸殊。

打擂台話齋,唔打唔會輸,要打就要贏。搞選舉沒那麼苛刻,參選不一定為當選,區議會幾十個小選區,便是將來立法會的一個大選區,每小區拿三、四百票固然當選不了區議員,可如果有這個票源,將來黨內要選立法會便穩陣得多,選區議會同時為選立法會布樁,不外政黨慣常做法;不參選永遠不當選,與其說是狙擊,不如說是政治現實所需。

辦學的話齋,收生不足,結果不離殺校。搞政治的,爭不來幾個議席本已弱勢,如果連別人的幾個議席也影響不了,這政黨不免早晚被殺。這超級區議員玩法,明明就是鼓勵泛民各個政團積極競爭區議會議席,泛民大政團傾的時候,只想着自家如何多撈幾個立會議席,從沒考慮激進小政團隨時因此而摺埋;如今局面,大政團說的不過是選情告急,可人家小政團,實際已到了掙扎圖存的境地。

評論員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