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民望低殘四原因

曾蔭權二○○五年取代「忽然腳痛」的董建華當上特首時,民望不俗,有逾六成支持率。那時他趾高氣揚,以「政治家」自居,要「強政勵治,福為民開」,且不知天高地厚地自行培養未來特首接班人,擬扶他的「真兄弟」鬍鬚曾上位。

曾蔭權那一陣子民望之所以高企,是因為老董治港七年幹得太差,民望太低,大家盼其下台久矣,人心思變。那時就算不是曾蔭權,而是唐英年取代老董,也會民望高企。這即是說,那個形勢下,誰當特首,都會有「不真實」的民望「虛火」在其身邊「熊熊燃燒」。

當然,不論怎麼「不真實」、怎麼「虛火」,對當上特首的曾蔭權來說都是難得的機遇,他要是幹得好的話,他要是真有能力推出有利於香港的一系列政策的話,「虛火」會成為實火,「不真實」會成為真實,他的民望大有可能長期穩定在一個不俗的水平。

然而,曾蔭權有的只是「貨真價實」的無能。上台之後,三拳兩腳就露了自己的底,民望隨之「穩步下跌」。到了推出「擴大高官問責制」,委任了一群備受爭議的副局長、政治助理,他的民望就江河日下,插水狂瀉,暴跌難起。這之後,他又鬧出了「慳電膽益親家」等醜聞,其民望更加慘不忍睹也。

不過,低處未算低,這之後的施政報告、歷史上最廢之預算案等等,更是把他的民望徹底打殘,反對他當特首、要其下台的呼聲在全社會響起,其民怨民憤之大已在董建華推二十三條立法時之上。

綜合而論,曾蔭權民望暴跌低殘,乃其自己幾方面造成,一是在政治、經濟、民生等方面推出荒唐政策;二是連續鬧出個人醜聞;三是他的執政態度,讓人看出私心自用、心術不正;四是能力低下。

傳媒人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