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變成堆填區 醫療亂象何時休

公立醫院醫療事故無日無之,港人早就見怪不怪。不過,將病人腹腔當成醫療器具的垃圾桶甚至堆填區,這種怪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始終還是令人覺得毛骨悚然,匪夷所思。

醫管局最新一期《風險通報》揭發,今年第二季共有四宗遺留手術工具在病人體內的事故,較第一季增加一宗。遺留的物品五花八門,包括內窺鏡膠罩、紗布等,其中一宗更是事隔九個月後,病人腰腹劇痛,到急症室求診始揭發體內有一塊長達六厘米的紗布。

所見既可駭,所聞良可悲。公立醫院管理混亂,事故叢生,任何光怪陸離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單是去年十月至今年首季的半年內,公立醫院已發生二十三宗嚴重醫療事故及四十七宗重大風險事件。例如有醫生為白內障病人左眼做手術,竟誤為右眼注射麻醉藥;又例如有醫院錯將B型血的病人輸入A型血,導致病人垂危。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醫院本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人命關天,事故一次也嫌多,為何亂象總是停不了?這也許有很多原因,但前線醫護人手短缺,工作壓力太大,絕對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公立醫院醫生工時過長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雖然醫管局訂下醫生每周工作六十五小時的指標,惟在醫生不斷流失、人手短缺之下,留下來的醫生被迫兼顧更多工作,承受更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難免忙中出錯,以致醫療事故無日無之。

其實,公立醫院鬧醫生荒已非一朝一夕的事,可惜當局不是置若罔聞,就是虛應故事,始終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食衞局局長周一嶽昨日聲稱,年底將成立高層督導委員會,全面檢討醫療人手,包括中西醫、牙醫及護士等,並會檢討是否引入海外醫生。問題是,現在才來檢討,未免太遲了吧!

適量引入海外醫生紓緩醫生短缺,本是無可厚非甚至是必須的,惟由於當局不按本子辦事,執意豁免海外醫生執業試,結果惹起醫生團體強烈反彈。失之在己,不肯自非,周一嶽沒有檢討政策為何不得人心,反而諉過他人,斥責業界不顧社會利益,又說「行醫不同商業」,一口咬定業界反對是出於自私。其實,自九七年開始,包括英聯邦醫生在內的所有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均須通過考試,為何今次例外呢?當局厚此薄彼,製造矛盾,分化業界,難道周一嶽就沒有責任嗎?

業界盲目反對引入海外醫生,固然值得商榷,但醫管局政策前後不一,由考試過嚴一下子轉變為豁免考試,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令人無所適從,恐怕才是引起爭議的主要原因。不管怎麼說,公立醫院亂象不已,已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增聘本地醫生也好,引入海外醫生也好,周一嶽再不盡快想辦法解決問題,倒不如提早收工,免得害人害物。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