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兒童講故事醫情緒病

【本報訊】港童動輒亂發脾氣,有幼兒專家指家長若不正視問題,兒童會形成孤僻性格,演變成情緒病。教育學院○四年起,從外國引入情緒教育計劃「比比和朋友」,讓學童通過討論、畫畫、講故事及遊戲方式有效地處理負面情緒。有參與計劃的學校指,學童在情緒及解難方面均有改善,包括懂得用「憤怒」、「妒嫉」等詞彙表達心情,用說話解決問題等。當中參加了計劃、就讀小五的方兆龍,更反過來安慰曾被迫流產的母親。

探討與人相處及生死

教院滙豐幼兒教育中心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敏指,香港不少兒童患情緒病,成因是不懂得與人分享問題所致。她解釋,一般五至六歲兒童在認知及情感上,已有一定成熟程度,他們都會經歷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包括遊樂場的爭執、妒忌兄弟姊妹等,容易引發情緒病。黃指,兒童不懂形容自己內心的抽象感受,最直接方法是大哭,旁人難以明白其箇中原因。若家長不正視問題,情緒病會令兒童變得孤僻,影響社交生活。

「比比和朋友」首在英國開發,七年前黃敏將它引入本港校園。她指,該計劃專為五至六歲幼童設計,分為六個單元,主要圍繞着一隻叫「比比」的竹節蟲與小朋友之間由認識到離開的故事,探討與人相處及面對生與死等主題。老師透過與幼童畫畫、角色扮演、講故事等活動,鼓勵幼童運用社交技巧和提升情感表達能力。

現時就讀小五的方兆龍,五年前得悉母親懷孕,滿心歡喜預備迎接新生命到來,惟母親身體出現危險狀況,被迫人工流產,痛失一對孖女。他終日以淚洗面,默不作聲,幸好當時參加「比比和朋友」計劃,更反過來安慰母親。方太憶述道,當時得知不幸消息時,傷心不已,心情未能平復,自顧不暇,要安慰兆龍更難。但兆龍剛巧參與校內「比比和朋友」計劃,導師帶領着兆龍走到浩園墓地,以開放態度討論死亡。兆龍指計劃令他學會擺脫傷痛,珍惜眼前人,「明白到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其實不必太傷心。」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劉佩雯與方兆龍模擬「比比和朋友」活動情況,用講故事方式引導兒童處理負面情緒。

方太表示兒子完成情緒教育計劃之後,情緒大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