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和平拒統 民主抗共

馬英九在其「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中推出了與大陸商簽和平協議的議題。兩岸間的經貿來往愈趨密切之際,政治議題還是不可觸摸,馬英九也曾信誓旦旦承諾任內絕不觸及兩岸的政治議題,但在選戰中卻拋出了兩岸簽署和平協議議題。在此敏感時刻拋出敏感議題,難免引起統獨爭議,更引起了政壇的震撼。

不統不獨 確保和平

就字面解讀,兩岸和平協議應是確立兩岸的和平,台海不至於起戰火。但在馬英九團隊解說下,其深層意義乃不統不獨,抗拒統一的可能性,確保兩岸永久和平,陸委會並表示簽此協議旨在不落入北京的框架,且透過兩岸互設機構來促使北京務實地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此應是挑戰北京的議題。

換言之,馬英九提出兩岸簽和平協議來迴避統一,兩岸間尋求可長可久和平發展的架構。兩岸關係的發展,北京與台灣出現截然不同的期待,北京希望藉兩岸交流走向和平統一,國民黨政府希望藉兩岸交流來確立兩岸永久和平的局面,即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由於雙方的期待有所不同,國民黨以「和平拒統」來與大陸交往,馬英九政府認為和平協議是「一中各表」的法制化與固定化。

在北京眼中,兩岸交流至今,沒有因此而利導和平統一方向,反遭「和平拒統」。北京視民進黨的台獨為「一中一台」,今國民黨的論述隱含「一中各表」下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瓶頸,是北京如何面對台灣方面強力推動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

此外,馬英九又提出了公投「和平協議」。過去陳水扁在大選時發動「防禦性公投」,被視為荒謬之舉;今國民黨提議以「中華民國」名義與北京簽和平協議,在北京眼中實是異曲同工。公投本是敏感議題,尤其涉及統獨爭議,現民進黨向中間靠攏,國民黨卻民進黨化,主張與民進黨靠攏,如民進黨提倡之「住民自決」,由台灣人決定自己的前途,馬政府亦強調台灣未來的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並稱這是尊重主流民意,其實就是隱含着公投的意涵。現和平協議的公投由執政黨提之倡之,今後公投將成為台灣政壇的亂源。

北京對於台灣的喧嘩,仍採取冷靜理性的態度,但台灣朝野漸達一致的兩岸觀,卻是北京今後重要的觀察點。在國民黨執政三年多後,「和平拒統」、「民主抗共」成了台灣民意的趨向。

江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