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另類嵩明 值得一讚

這些年隨着經濟總量增加,內地各地都捨得投入興建辦公樓。有好事者專事搜集和拍攝各地辦公樓,然後匯總後發表在網上,看着照片上美輪美奐、氣吞山河的座座大樓,不能不慨嘆當今中國真是富得流油。

但在這些豪華大樓的陰影中,還有着諸多的孩子因貧窮上不了學,還有着諸多的學生擠在破敗的校舍中上課讀書,還有着諸多的老師甚至連每月微薄的工資都不能按時領到。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很多地方都喜歡將這話掛在嘴邊,但在實際落實中,卻是高高掛起輕輕放下,財政為教育支出所佔百分比,竟連區區百分之四都達不到。

舉個例子,去年香港稅收為兩千零九十億港元,教育預算為五百四十億,佔比為百分之二十五;廣州和深圳去年稅收為六千四百四十億元人民幣,教育和醫療預算總計二百一十三億,佔比為百分之三點三。上述兩組數據清晰表明,內地政府一貫標榜的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只不過是句騙人的口號。

其實,廣州和深圳還算是重視教育,它們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其他地方對教育投入多麼摳門。至於巨額稅收花到甚麼地方,想必大家都明了,一是養活龐大的公務員隊伍,二是三公消費,三是興建豪華樓堂館所。

但近日報道的雲南嵩明縣卻很另類。該縣四年間拿出八個億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四十四所標準化中小學學校。在該縣,最漂亮的建築是學校,一些學校的環境甚至超過了大學;最寒磣的樓房是縣委縣府辦公樓,至今書記和縣長仍蝸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建的老樓裏辦公。老樓中的每間辦公室都有四到五個人辦公,只要進去三個人就無法轉身。辦公樓甚至連衞生間都沒有,想要方便,就要下樓穿院去一個老式公廁。

嵩明縣委書記王春燕表示,「有些事情現在做看起來吃虧,發展慢了,數字不好看了,但從長遠看卻是大手筆。」王春燕所指「吃虧的事」,就是花大錢辦教育。但事實上,為未來投資並非無效勞動,僅僅四年,嵩明財政收入就從兩個億躍升到四點五億。

嵩明縣的做法,其實更像是搧向其他地方的耳光:重視教育,光說不做貽害無窮;經濟發展,標識物也絕不是建幾座豪華辦公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才是硬道理。

尤可夫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