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無可避免的代價?

北大人常將芸芸社會問題視為「經濟發展無可避免的代價」,咱香港地的煲呔曾也來鸚鵡學舌,說高樓價、高租金是香港經濟成功的必然代價,其他具競爭力城市如紐約和日本皆面臨同一問題。

多得他的提點,小生特上globalpropertyguide.com一看究竟。今時今日,美國的人均收入接近五萬美元,而紐約曼哈頓的七十平方米物業平均價格是七十一萬美元(我本來想找四十平方米的「上車盤」數據作比較,可惜人家不像香港人般「習慣」蝸居,基本上沒有七十平方米以下的物業);日本的人均收入為四萬三千美元,東京的七十平方米物業平均價格僅為三十六萬美元。對比香港的人均收入只有三萬美元,但港島區的七十平方米物業平均價格卻高達一百一十萬美元。香港人的這個代價,也未免太沉重了吧?

若說美日經濟疲弱不振,不妨再拿新加坡作一對比。金融海嘯至今,新加坡的經濟增長遙遙領先香港,但去年樓價僅上升一成多,而香港則暴漲近三成。在新加坡,國民可以得到近乎全民受惠的公營房屋保障,而港府承諾興建區區二千五百個居屋單位,還要等到二○一六年才推出。事實證明,樓價飆升不是經濟成功的必然代價,而是房屋政策失當的惡果,曾蔭權將自己的施政過失合理化,聊以自慰,卻騙不了人。

傳媒人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