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政治地雷

都說末代港督彭定康離任前埋下大量政治地雷,而今看來,煲呔曾作為英國人的入室弟子,同樣懂得埋政治地雷。

煲呔曾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興建所謂新居屋,觀乎其價格之廉宜,轉售條件之優厚,購買者得享輸打贏要的不平等條約,有賺無蝕,固然歡天喜地。問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今時今日,收入介乎一萬至三萬的香港家庭多如牛毛,而新居屋計劃每年只能提供區區數千個單位,僧多粥少之下,大抵會出現以下情形。

向隅者說:「為甚麼那些幸運兒可以買平樓,我們卻要繼續捱貴租?」舊居屋業主說:「同樣購入政府資助物業,為甚麼新居屋業主可以低價補地價,而我們卻不能?」不具資格的「中慘」說:「我們辛辛苦苦賺錢供私樓,棉乾絮濕儲錢交稅,結果被政府拿去資助別人投資物業,這是甚麼道理?」

一項賣大包的新居屋大計,明益數千人,得罪幾百萬。曾蔭權不得不承認,新居屋的細節要顧及對現有居屋業主的公平性,也要考慮整體社會的接受程度。可見他自己也知道問題所在。

其實,舊居屋政策數十年來行之有效,當局復建居屋只須照辦煮碗,蕭規曹隨,就是最可行而公平的做法。煲呔曾偏要在臨別之際搞搞新意思,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是為下屆政府埋地雷是甚麼?

傳媒人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