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傑青故事鼓勵廢青

顧問老師: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 許承恩

每年都有不同界別的傑出青年出爐,似是意味行行出狀元。不過香港除了「傑青」,還有無所事事的「廢青」,兩個不同的形容詞,似象徵兩條各走極端之道。誰不想踏上青雲路?究竟傑青有何社會意義,能否如主辦單位所願,給予廢青一個榜樣?

Q:傑青要有甚麼條件?過往不少富有人家當選,傑青是否必定要有財力?

A:成為傑青必須個人表現出眾,包括事業及公共事務上都要積極充實,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染力,其正面故事能影響同類型青少年價值觀。而傑青不一定要有財力,因各範疇都有成功的道路,若有人認為選舉偏袒有錢人,只是由於不少成功人士其物質生活一般都不會太差。

Q:十大傑青有何社會意義?

A:這是以獎項形式鼓勵不遺餘力貢獻社會的人,告訴大眾只要努力總有收穫,注入正面能量。其次,這也有教育意義,能鼓勵青少年為事業打拚外,亦應關心世界,增加對社會的承擔;此外,傑青範疇廣泛,證明行行出狀元,給予青少年一支強心針,不應看輕自身職業。值得一提,傑青通常引來傳媒追訪,能傳揚具感染力的故事,以生命影響生命,對「廢青」尤其有鼓舞作用。

Q:獲得傑青,代表受到社會認同及出人頭地,現今青少年是否仍覺得社會認同等如出人頭地?

A:青少年極需社會認同,在近年的社運活動可見。這一代青少年生於價值觀單一的社會,他們更重視精神層次和人民質素,經常反思如何履行社會承擔,故想以實際行為尋找認同感和存在感,例如每逢政府有新政策出台,青少年都會群起上街表達訴求,希望社會聽到他們的聲音,從而得到成功感,望出人頭地。

延伸思考

1.幾乎每年均有演藝界人士當選,原因何在?是否與機構想增加媒體曝光有關?

A:演藝界人士的曝光率高,而他們會利用名氣去做有益社會及世界的事,加上他們有份參與的電影、電視或歌曲,有時也有社會育的意味,媒體正是最易傳揚訊息的渠道,故這是他們得獎的原因。此外,他們的追隨者多是青少年,倘若當選,成功影響到青少年的機會較大,正切合傑青活動籌辦目的。

2.社會對傑青關注是否正在減少?

A:不是。以往香港甚至對社會傑出人士的表揚活動,而「十大傑青」正是多年屹立不倒的權威頒獎活動,不少人都以此作為社會成功人士的標準之一。不過近年不少電視台、電台都相繼開辦類似活動,獲推舉的名人愈來愈多,令「十大傑青」的大眾關注力被分散,但其權威形象已根深柢固,社會意義難被取代。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