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歧視本地薑 出師未捷先蒙羞

拖拉十多年的西九文化區粉墨登場,首次外借場地,由民間團體舉辦「香港國際爵士音樂節」。豈料出師不利,音樂會爆出歧視本地樂手醜聞,頭炮項目不僅無法打響頭炮,反而為風雨不斷的西九文化區招來更多非議。

第四屆「香港國際爵士音樂節」由香港爵士樂會主辦、盛事基金贊助,不料盛事卻變醜事。有兩隊本地樂隊到場後始知獲安排的「表演舞台」竟是一個簡陋涼亭,而正式搭建的閃亮舞台則只供外國樂手演出,厚此薄彼。本地樂隊深感受辱,憤而拉隊罷唱。無可否認,事件已令這場西九「首演」蒙上污點。

本地樂手不滿演出安排「大細超」,絕非挑剔刁難。現場所見,美其名為「流動舞台」的涼亭,不僅音響簡陋,設施欠奉,更有垃圾桶置於旁邊。正如樂壇教父音樂人批評,安排本地樂手在這種設施表演,是「睇低自己人」。當局時常標榜「人民西九」,強調香港特色,但在西九舞台上本地音樂人卻被貶為次等公民,難道這就是香港人的「西九」?難道這就是當局矢言推動創意文化產業的表現?

追本溯源,港府成立西九文化區,原意是打造國際文化殿堂,透過引進外國養分,孕育本地藝術發展,故西九不應只是一個星光熠熠的璀璨舞台,更應該是能讓本地藝術工作者累積經驗、發揮潛能的成長平台。西九「首演」重外國巨星而歧視本地樂隊,是否本末倒置?香港耗資幾百億元興建西九文化區,若然最終淪為另一個紅館、變成外地明星賺外快的登台首選,這樣除了可供買得起「貴飛」的本地達官貴人賞心悅目一番之外,還有何意義?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本地樂手拉隊罷唱,事件鬧大,主辦單位已承認安排有不足之處,把關審批贊助的盛事基金卻擺出一副闊佬懶理的態度,堅持個別樂隊對場地不滿,屬主辦機構處理範圍,不會介入跟進。音樂會由公帑資助,基金有責任確保活動真正有益於香港,一句「唔會管到咁細」便撒手不管,根本就是卸責怠職!

同是爵士樂樂隊,過江龍踏舞台,本地薑屈居涼亭,本地文化藝術工作者備受冷待,這個現象折射出甚麼含意?見微知著,當局開口閉口說發展創意文化產業、推動本地文化藝術發展,口號說得動聽,實際是葉公好龍,僅屬吹水而已。

港府推動文化藝術發展姿勢大於實際,有關例子多不勝數。六年前當局大鑼大鼓邀請數十位藝術家在西九海濱長廊即席揮毫,以燈箱美畫點亮長廊沿岸,但活動高潮過後,對這批藝術品不聞不問,最終導致燈箱因日久失修而殘破不堪。難怪本地藝術家直斥當局以打工仔心態搞藝術,既勢利又求其,「根本是做騷」!

燈箱藝術被閒置,本地樂手被歧視,兩者帶出的意義都是一樣,就是港府推動本地文化藝術只停留在耍嘴皮的層面,所謂六大產業之一的創意文化產業,早晚被打入冷宮。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