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免費報的影響

二○○二年,香港出現第一份免費報章;二○○五年,再有另外兩份加入戰團,挑戰現存的傳統收費報章,當時甚至有人喊出「收費報已死」的危言。然而數年後的今日,事實卻證明免費報對收費報的影響遠遠不如想像般嚴重。

根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的《香港免費報紙的特色和影響》,○七年間,三份免費報聲稱總派發量超過一百三十萬份,但廣告佔有率僅及市場一成三。收費報的總銷量也不過此數,卻擁有近九成佔有率。更重要的是,香港是國際級的商業城市,廣告市場極為蓬勃,足以容納免費報與收費報並存。

銷量方面,對比○一年及○五年,三份免費報出現前後的數字,除了《蘋果日報》明顯下跌近兩成外,其他收費報有升有跌,幅度不足一成。三份免費報的派發量雖大,但調查得出的實際讀者人數全部低於《東方日報》及《太陽報》,道理很簡單,因為免費報的浪費比例很大,但收費報賣出一份卻有多名讀者傳閱。

可見收費報之銷量多寡,主要視乎本身質素,與免費報沒有必然關係。《爽報》推出後,《東方日報》與《太陽報》的銷量不跌反升,便充分證明了這點──因為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優質收費報與劣質免費報間,他們毫不猶豫選擇前者。

傳媒人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