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天宮一號為何跑贏瓦良格

「天宮一號」順利升空,預定十一月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顯示中國航太事業又上一個台階。筆者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可能中國海軍會感到沮喪,因為相對於「天宮一號」的輝煌,海軍修復航母「瓦良格號」後,在前不久的海試是那樣的暗淡無光,不值一提。簡言之,中國海軍發展遠落後於航太事業。

筆者認為,由此需要認真檢討中國的戰略觀念,尤其需要認真檢討忽視海權的錯誤思想。中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是在文革時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發射成功的。從中國軍頭劉華清的回憶錄可見,同一時期,他也組織了建造中國航母的論證工作。但是,到今年初劉華清離世,四十年過去了,他沒能看到中國航母下水。如果不是偶然買到「瓦良格號」,相信中共第四代還在猶豫要不要搞航母。

許多專家都說,航太費用相對便宜。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透露,整個「神七」、「天宮一號」、「神八」、「神九」、「神十」的投資數額為一百五十億元人民幣,包括研發、基礎設施建設、飛行實驗等消耗。資料顯示,目前在太空運行的國際太空站,製造發射費用是一千億美元,每年維護費是十億美元。相較之下,中國太空何等便宜?即使未來翻番到三百億元人民幣,也不過是人家的零頭。內地專家指,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航太靠自主體系完成,成本自然低很多。

長期忽視海權重要性

劉華清時代論證航母,光是建造就會花掉中國一年的軍費,故長期以來,中國軍界一直指費用是航母的絆腳石。對此,筆者並不同意,其實是戰略明確的問題。中國發展火箭,是源於原子彈需要運載工具,「兩彈一星」是中國安全要有核威懾體系的戰略產物。在此,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居功至偉,而毛澤東也一點即明,餓肚子也要搞核子。不過,毛澤東對海權的重視不夠,長期只強調近海防禦。

劉華清曾對海軍戰略提出「三步走」:二十一世紀初控制第一島鏈,包括台灣島、琉球群島等;二○二○年左右控制第二島鏈,即到太平洋北部群島;二○五○年,「全球行走」。美國馬漢以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奠定了美國以強大海權為基礎的全球戰略;不知劉華清能否成為中國的馬漢,但若中共領導人有點海權思想,再多的錢也可擠出來,中國航母戰鬥群也早就航行南中國海,不至於被小小的越南、菲律賓欺負。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