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選特首,市民怎參與?

顧問老師:Keith Leung

特首選舉隨時一觸即發,七百多萬港人雖然未有選舉權,但近日都以不同形式表達意見,抗議小圈子選舉。普選不存在,對社會有何影響?香港又是否具備普選特首的條件?

Q:港人無法參與特首選舉,會否加深市民及政府的對立程度?

A:會。任何政府都需要認受性,認受性來自經濟成就、社會穩定或政府能否代表人民意願。但港府認受性不足,因特首只由選舉委員會選出,相反立法會一半議席卻由直選產生,兩者形成巨大反差。立法會常會攻擊運作不順暢的政府,令其認受性更低,加速民望滑落。如有普選,特首起碼擁有逾五成民意,挾民望訂下的政策認受性會大增。

Q:香港是否具備普選特首的條件?出色的特首應具備甚麼條件?

A:普選特首條件包括市民教育水平不低;另外是資訊流通,選民不易被蒙蔽;第三是擁有一群相對強大、生活環境不俗、理智的中產階級,能成為社會改革的核心力量;此外,有循序漸進選舉經驗。香港八十年代就有區議會選舉,符合以上條件。至於特首出身並不重要,但須有長期社會服務經歷,有承擔感,當中央干預施政時要懂得拒絕,也能處理與內地各省市關係。

Q:香港市民無特首選舉投票權,但常以惡搞短片諷刺候選人,此舉會否干預選舉?

A:可能性很低。要影響選情,只有候選人被揭發影響公信力的醜聞,如發放虛假資料、欺詐或發布偽民意調查等,但在互聯網發放惡搞短片和圖片,其政治力量不足以干預選舉。在中央立場,除非候選人的民意被一面倒不認同,而當選後可能引起騷亂,中央才會干預。

延伸思考

1:為何不少政治明星參與區議會選舉,與立法會選舉的改革及特首選舉有何關係?

A:以往區議員純粹處理地區事務,但現時多了兩個出路,一是透過區議會功能組別名單進入立法會的議席增加,二是加入選舉委員會,因此不少政治明星打算透過區議員向上爬。而這對泛民吸引力更大,因原本他們要進入「欽點式」選舉委員會,甚為困難。日後若更多泛民議員進入選舉委員會,只要聯同較開明的建制派成員,就足以推舉特首候選人。

2:有人不滿港府過度聽從中央意思,忽略民意,港府面對港人與中央的分歧,如何做?

A:從憲法概念,中央管理香港外交和國防,而內部事務由港府負責。但中港是一家,當牽及中港兩地的發展,中央會從大局出發去發展香港,而港人從本土身份認同回應中央的意思。如兩者意見對立,港府會左右做人難,至於如何處理則視乎事件性質,倘關乎香港特質(如法治精神、自由),港府應該堅持,如牽涉香港可持續發展及經濟策略,港府傾向支持中央,因為香港的政務官戰略眼光弱,但執行能力強,故聽從中央的意思對發展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