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灰:勸進易勸退難

最近就選舉特首的「勸進」、「勸退」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勸進和勸退都是選舉工程中常用的手法。選舉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贏,只要不違法,用甚麼手法也可以。一般而言,勸進多是公開進行,並以宣傳和造勢為目的;勸退則多在幕後發生,通過協調和磋商尋求共識,推舉一個贏面較高的候選人去應選,以便集中力量去擊敗對手。特別在競爭激烈的選舉中,如何為顧全大局而必須犧牲少數人士利益,事前的布局尤其重要。

這次小圈子選舉,即使民主派可以得到足夠提名參加遊戲,強弱之勢早定,無論何人出選,建制派勝券已握。現在,勸進、勸退之聲反在建制派陣營中流傳,使本來簡單的選舉變得複雜,令那些慣於趨炎附勢、牆頭草兩邊擺的選委十分難做,事關泊錯碼頭,後果嚴重;也使中央有口難言,以免惹起嚴重的政治後果。

勸進容易,因勸進而當選,自是美事;任你勸極我也不進,也不會有很大問題。但當有人高調宣布有意參選,你不在幕後游說,反在幕前更高調地勸退,要人知情識趣,譏人不自量力,諷人沒有後台,命人切勿進場,卻未能以理服人,只懂擺出惡奴嘴臉,叫人情何以堪?更加令人極端反感。本來可以協調的事情,竟發展為令人難以下台的尷尬局面。未見其人,先看其僕,如不再改變選舉策略,擇才而用,恐怕選情生變,好事成空,這絕不是支持者所希望見到的情況。

我對勸進、勸退沒有成見,政黨必須按情勢採取適當措施,即使民主黨也曾在一次選舉中勸退一名黨員,讓路給一名非黨員參選;但處理的手法,行事的理據,必須令人信服,以權勢、惡言企圖威逼別人出局,必定弄巧反拙。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