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風愈吹愈猛 佳節苦中作樂

一年容易又中秋,市民一如以往,在這個人月兩團圓的日子闔家歡聚。全港各處皆見滿面笑容的男女老幼,吃月餅、提花燈、點蠟燭,一片歡樂祥和氣氛。然而,全城喜慶之中,仍然掩蓋不了高通脹陰霾下的苦澀。

佳節當前,最能感受到加風凜冽的非家庭主婦莫屬。不少主婦埋怨鮮雞、燒肉、月餅等應節食品都貴了,有人表示為了準備菜餚便花了過千元,真是一個昂貴的中秋。

通脹持續飆升,不僅有經濟因素,而且有政治因素。以港人最愛吃的泰國香米為例,被廣大農民推上台的泰國新政府兌現承諾,下月起將以高於市價八成的價格向農民統一收購稻米,預料出口價會因而扯高三成半,本港大米進口商估計批發價短期內會漲一成,勢必進一步推高通脹。不過,飲食業界指出,相比於豬肉、雞蛋、麵粉、油、鹽、糖等,米價升幅尚算「溫和」,今年前八個月食肆已累計加價一成半,年底仍會有一成的加幅。

事實上,除了食品,衣、住、行等各種日常生活開支有哪一項不是長漲長有?「慳住使」已成了市民的生活常態,可惜,處處格價處處貴,節衣縮食還須食,基本開支根本省無可省。早前有善心人士為讓貧窮長者可以過節,派發冰鮮雞,因僧多粥少引起不少長者爭搶,甚至有長者跌倒在地,而類似情形已屢見不鮮。香港是富裕社會,港府更被諷為「肥到着不到襪」,竟然有不少市民連最基本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這真是港府的恥辱。

雖說通脹是全球問題,而香港食品高度依賴進口,不可能單憑政府一己之力阻止價格上升。不過,這並不意味港府可以袖手旁觀,政府可做的事其實不少,例如增加對食物銀行的資助、派發食物券等,但港府口頭上重視扶貧,實際上說多過做,連年初承諾的派錢六千元,至今仍是畫餅充飢。早前有社福機構推出「街坊飯堂」計劃,向低收入人士出售廉價營養餐,特別困難的更可免費享用,廣受好評。民間機構獻愛心,凸顯港府涼薄無情。

常謂不當家不知米貴,但港府當家仍然不知米貴,在上月通脹率達到百分之七點九、創十六年新高的情況下,仍然沒有推出甚麼新招紓緩民困,如回購行車隧道遲遲不做、交通津貼錙銖必較,一味當孤寒財主。月前推出的清貧學童上網計劃又被指申請程序複雜,令人難以忍受。更匪夷所思的是,政府自身作為大股東,竟批准港鐵率先加價,間接鼓勵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加價,拉高整體交通費,在民生水深火熱的情況下落井下石,真是豈有此理。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今天是追月之夜,惟在生活逼人的今天,政府的紓困措施有如掛在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怎不令人失望。通脹猛於虎,世界各地因通脹引發社會動亂十分常見,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早前亦警告香港民怨已達臨界點,如果港府繼續掉以輕心,英國倫敦大騷亂的一幕隨時在香港上演!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