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求學如長征 胡亂殺校種禍根

「小嘛小兒郎,背着那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不怕風雨狂」,家喻戶曉的兒歌《讀書郎》,道盡在交通不便利時代莘莘學子上學路途的艱辛。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自詡國際大都會的香港,至今仍有學生起早摸黑長途跋涉,甚至要像參加三項鐵人賽般上學。

家住南大嶼山的一千三百多名中學生,就是被迫參加「鐵人三項賽」的受害者。為了過海到市區上學不遲到,學生不得不清晨五時便要起床,往往未及吃早餐即出門,沿途要快踩單車、趕乘小輪巴士、競步急走,上學放學共需約四小時,弄得身心俱疲,時有受傷,大大影響學習效率及身體健康。

子女上學舟車勞頓,家長同樣心力交瘁。正如有家長指出,「呢啲生活連大人都頂唔順,何況係個十幾歲嘅小朋友!」為了叫醒孩子起身上學,家長也要提早起床做準備工夫,甚至有夫妻要分房休息,不少家長因此身體轉差,心情抑鬱。也有家長為減輕子女上學壓力,租住市區,一家人要到周末才能團聚。

學生和家長飽受折騰,皆源於政府胡亂殺校。本來,南大嶼山有一間南約中學,一九八二年創辦,○四年教育局指其收生不足,飭令○七年停辦。當年下達殺校令後,師生、家長、大嶼山居民咸表反對,更有四間辦學團體申請接辦,但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當局一意孤行,堅持殺校,做法近乎麻木不仁。殺校也罷了,當局還火上加油,年前又在被指諮詢不足的情況下,宣布將原址改為正生書院新校舍,再次引發激烈爭論,一度鬧得沸沸揚揚,不僅令正生書院無辜捲入漩渦,梅窩居民也被指摘歧視,飽受困擾。當局措置失當,一錯再錯,引起怨聲載道。

南大嶼山學生上學難引起社會廣泛同情,立法會議員、區議員、關注團體紛紛呼籲當局特事特辦,解決問題。關注團體還向當局提交兩份建議,一是開辦「多種族學校」,一是開辦「中學、小學一條龍學校」,可惜全部石沉大海。當局聲稱,根據今年的學校派位結果,離島區無出現學位不足情況,並指人口推算結果顯示,目前沒有充分理據支持在南大嶼山開辦新中學。這種只問數字不問疾苦、只顧眼前不理未來的官僚作風,實在令人齒冷。

退一步說,即使是以數字論學位,有關計算方法也有誤導之嫌。當局只計當年升中派位的數字,而完全不理會區內有多少學生,更沒有考慮將來有多少學生上中學,極為短視。事實上,南大嶼山人口及學生數目正在上升,非華裔人口更與日俱增,如果將來當局在離島等偏遠地區填海造地興建房屋,區內學位及多元教學需求勢必急升。當局殺校既急且狠,留下不少後遺症,受害的又何止部分離島學生及市民。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理應從市民和社會長遠利益出發,作出合情、合理、合法的規劃,絕不能鼠目寸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胡亂殺校禍延學生及家長,正是港府施政無能的縮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