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形象就是生產力

俗語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說明了形象至關重要的道理。深圳為辦大運會,投入巨資把城市裝點得花團錦簇,甚至沿街人們能看得到的舊樓都粉飾一新,也是深諳面子工程的重要性。

形象就是生產力嘛!

河北蔚縣父母官大概也深諳形象的重要性,所以一名代課教師在山村教書二十年,但是「轉正」申請屢屢被拒,因為這位名叫郭省的教師已經三十九歲,身高卻不足一點二米。見此形象,父母官明令:「郭省不能轉正,他有損蔚縣的教師形象。」此話令人好生困惑,蔚縣教師的整體形象,就因一個教師形似侏儒就矮了一截?而且,前後矛盾的是,郭省從教二十年,幾乎年年得獎,還被評為「蔚縣十大傑出青年」,若以形象論之,豈不貶低了其他九位傑青?

郭省能在三尺講台揮灑自如二十年,但始終攀不上「轉正」的門檻。其矮人一截的,不僅是身高,還有「代課教師」這一神州獨有身份。代課教師以前叫民辦教師,屬於不在學校編制中的臨時人員。一九八五年開始,教育部在全國一刀切,不允許再出現民辦教師,在短時間內清退近五十萬中小學代課教師。但不少偏遠貧困山區,因財政困難而招不到公辦老師或公辦老師不願去,這些空缺仍需臨時教師來填補,僅在西部地區,代課教師就佔教師總數的兩成。他們不在編制之內,做的比其他教師多,所得卻「事倍功半」。

如郭省一樣的代課教師孜孜以求的「轉正」,實際上是要借「名分」轉變解決利益問題。以郭省為例,其一個月所得僅為五百多元,尚不及很多官員的一包煙錢,維持生活尚需熱心村民接濟。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轉正要求,也因形象不入領導法眼被拒。評獎可以有份,甚至傑出青年的虛銜也可以賞你,但區區小錢卻不願花在有需要、也應該給的人身上,尤可夫試圖找出其中的原因,但是於情於理都難以自圓其說。

每逢九月十日教師節,領導照例接見教師,照例發表重要講話,尊師重教的形象躍然而出。只是如郭省一樣的特殊群體,何時才能不因某個官員個人喜好而陷入困頓,並真正獲得制度的保障?

贅述一句,郭省現還在鄉村教書,而當年不准為他轉正的縣太爺,因礦難和貪污受賄入了大牢。

神州不乏悲喜劇。

尤可夫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