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知識改變命運 貧窮難獲知識?

顧問老師:Keith Leung

學生即將開學,為人父母最頭痛。通脹來了,學費、書簿費、伙食費通通加,開學支出負擔愈來愈重。但在望子成龍的心態下,家長不惜大灑金錢為子女報讀興趣班,學習琴棋書畫、跳舞、游水、多國語言,再來個IQ、EQ、AQ,SQ等多Q訓練。培育子女樣樣要錢,難道要有財,才可讓子女成材?

Q:與六、七十年代比較,現今學童的生活質素有何不同?

A:生活質素可分為物質和精神來說,在物質生活上,上中下各個階層都有改善,惟草根學童得到的改善幅度較小。現今家庭鼓吹一孩政策,但父母因工作忽略子女,而單親家庭等現象,令學童在品格、與父母相處及待人接物等方面出現問題,青少年被冠以「港孩」、「宅女」或「毒男」之名,故學童的精神生活素質有否提升,實在存疑。

Q:有人說︰「貧窮學童輸在起跑線上」,社會應如何幫助他們?

A:政府已提供免費教育,故各階層學童之間的差距不大,但現今社會提倡全人發展,父母經濟能力,會影響子女的社教化過程,例如能否支持子女參加補習班和課外活動,部分直資學校可組織交流團,但對於基層學校並不可能。故此在正規教育以外的培養,貧童會較中上層學童弱勢。要幫助基層學童,政府可向有需要學童提供津貼和關愛基金等,資助他們參加校外活動。

Q:從前有「知識改變命運」、「讀書脫貧」等說法,現在教育是否仍是向上流動的機會?

A:「知識改變命運」放諸四海皆準,教育是脫貧良法。六、七十年代,教育政策改革,免費教育及大學學費資助等措施出台,令草根可成為中產。現時,年輕人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問題不在教育本身,首先,大學學額愈來愈多,而勞動市場對人才需求穩定,即使大學畢業,待遇亦不會有明顯改善;其次是全球化問題,企業不再只聘請港人;職場結構扁平化,基層員工多,管理階層少,向上流動困難;社會又有大企業壟斷,令年輕人創業困難。

延伸思考

1.香港多年來提倡「普及教育」,教育的水平是提升還是下降?

A︰從前的「精英教育」,得到教育的人少而質素高,教育制度外的人較多,整體社會的知識水平低。「普及教育」後,獲得教育的人增加,而又非人人皆精英,令人感覺教育的水平下降,其實高質素的精英仍然存在,整個社會的知識水平亦較以前高。

2.教育政策不斷改變,母語還是英語教育的爭拗不休,語文分流政策是學習上的阻力,還是助力?

A︰語文分流對學生是助力,有些學生並不適合英文教學,實行母語教學後,中文中學的學生,於英文以外的科目表現理想,會考成績進步。

網上專頁: 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 studies@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