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進則退 沉淪咎由自取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內地發展一日千里,香港的競爭優勢不斷收窄,智經研究中心發表廣東省「十二五」規劃期間經濟結構轉型研究報告,推算廣州及深圳的人均生產總值將於未來十年全面超越香港。

事實上,上述研究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內地城市後來居上早已不是甚麼新聞,香港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乃明擺着的事實,已到了當局不得不正視的地步。

智經研究報告剖析香港面臨的五大危機,包括商品市場國內化,粵港服務業競爭化,兩地產業的離心力日益加劇,香港未能配合廣東發展高新產業的步伐,以及廣東省的先進產業去香港化。穗深經濟即將全面超越香港,一方面反映內地發展迅速,另一方面則反映港府不思進取,坐失發展機遇。

港府不思進取,無非恃着香港得天獨厚,可以分享內地發展的好處,惟事實證明這不過是一廂情願。近年廣東工商業發展日臻成熟,已經累積大量資本,對港資的依賴程度不斷降低,尤其是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形勢大洗牌,歐美地區需求疲弱,內地企業將重點由出口導向轉向內需市場,更令過往廣東生產、香港出口的所謂前店後廠模式難以維繫。

廣東對香港的依賴程度愈來愈低、雙方合作空間愈來愈小,取而代之的是日趨激烈的粵港競爭。事實上,近年廣東省的服務業質素明顯提升,已經具備與香港競爭的實力,譬如白雲機場、南沙港及鹽田港,便對香港物流業構成極大衝擊。

更令人擔心的是,廣東正進行經濟結構戰略轉型,重點擴大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等重化工業發展規模,亦加速發展電子資訊、生物、環保、新能源、海洋等高技術產業,而香港產業過於單一化,不但沒有重工業,高新技術產業亦不成熟,根本無法追上廣東發展的步伐,只能斯人獨憔悴。

香港產業結構單一並非始於今日,而是長期存在的老問題。金融海嘯後,港府曾經煞有介事推出六大產業,只可惜,說時天下無敵,做時無能為力,時至今日,六大產業仍在空談階段,而所謂經濟轉型更是一事無成。

其實,以香港各項條件來說,推動經濟轉型並非不可能。以創新科技產業為例,理工大學研發的電動車蜚聲國際,曾經有人建議港府推動大量生產,無奈當局充耳不聞,導致研究人員心灰意冷,最終決定與外國企業合作。事實證明,香港不是沒有發展創新科技的人才及條件,只怪港府眼光短淺,浪費商機,將香港的科研成果拱手讓人。

歸根究柢,香港能否走出被邊緣化的泥沼,最大的關鍵在於自己。如果港府繼續翹起雙手等運到,即使中央政府送再多的禮,也是無濟於事,香港遲早淪為中國的二、三流城市,後來居上的恐怕不止廣州及深圳。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