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香港人的拒中心理

不認不認還須認,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發生的一系列不愉快事件,莫不反映香港人對國家的抗拒。「六四男」事件就不用解釋了,至於港大學生抗議風波,甚麼言論自由、學院自主其實都是枝節,且讓小生用一個簡單而沉重的問題把事情挑白──如果來訪的不是中國領導人,學生們會這麼激動嗎?再看警方史無前例的嚴密保安,更凸顯領導人在此地受威脅的事實。

香港就像一名與母親失散的小孩,寄英國人之籬下成長,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淪為大英帝國的二等公民,及至一日重歸生母懷抱,本該開心才是。怎堪抬頭張望,卻發現親生母親百病叢生,貪污腐敗成風、黑心食品氾濫、社會不公不義、維權人士動輒得咎……凡此種種,香港人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不知如何自處。

同樣是在港大演講,小生想到孫中山先生一九二三年說的一席話:「在香港讀書,功課完後,每出外遊行,見本港衞生與風俗,無一不好,比諸我敝邑香山,大不相同……由此可想到香港地方與內地之比較,因為香港地方開埠不過七八十年,而內地已數千年,何以香港歸英國掌管,即布置如許妥當……深願各學生,在本港讀書,即以西人為榜樣,以香港為模範。」

子不嫌母醜,香港人身為中華兒女,與祖國母親血濃於水,無時無刻不在盼望她好起來。怎堪九十載光陰一晃而過,香港仍是那個香港,祖國仍是那個祖國,孫中山先生當年的話,放諸今日依然適用。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