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中國經濟不得不降速

國務院會議日前宣布,中國已有高鐵減速,暫停審批新的高鐵建設項目。此前,政府擬定雄心勃勃的保障房計劃,也準備在明年壓縮計劃。面對紛紜紛雜的世界經濟格局,北京面臨的內憂外患遠遠勝過以往,中國不但無力拯救世界,自顧也有不暇之感。

高鐵減速與暫停審批,表明政府對依靠高投資增長發展經濟模式信心的動搖。發生在上個月的溫州動車追尾事故,證明一味追求發展速度,忽視或者犧牲安全性,最終的結局必然是車毀人亡。這種「帶血的GDP」,在步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後,證實前方已是死路一條,再不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中共政權的合法性也將受到衝擊。

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對此表示,年初預計的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是百分之八,上半年GDP增長百分之九點六,總體判斷是向着宏調預期目標推進,目前經濟速度有所降低,但總體是健康的。張的話表明,北京對經濟增速點煞車已有了相當的容忍度,只要宏觀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有所提高,速度的提高已不再是第一選項。

鄧小平當年說「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被北京堅守了三十年。今年七一中共建黨九十周年,胡錦濤在這句話後面加上了「穩定是硬任務」。但是,「雙硬」如何取得平衡,如何齊頭並進,卻非常難以把握。

有迹象表明,在經濟維持一定增速的前提下,穩定正在演變為中共壓倒一切的任務。在北京理解的邏輯思維中,如果沒有穩定,就沒有繼續執政的可能性,增長也就成了空談。

這樣推論,不等於經濟發展沒有底線。金融海嘯以來,北京當局反覆強調「保八」,就是因為沒有這樣的增速,穩定就失去了基礎。遺憾的是,當年推出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只顧速度,忽視可持續性和穩定性,以致現在民怨沸騰,社會矛盾層出不窮。

痛定思痛,北京已經在二○○八年喪失了一次調整結構的良機。眼下,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急劇增加,對中國來說,這是危,更是機,倘若北京再不痛下決心降低增速調整結構,未來決然不會再有亡羊補牢的可能。

尤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