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中藥充斥 衞署監管甩漏

香港是華人社會,傳統中醫藥在維護市民健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由於當局監管不力,把關不嚴,註冊制度形同虛設,導致中藥問題多多,亂象叢生。

一名女子月前服食由聯榮製藥有限公司協助一間中醫診所生產的四款中成藥後感到不適,衞生署調查後發現,該廠處理的中藥材部分含烈性和毒性,出事原因懷疑是製藥過程中未有徹底清潔打粉機,造成交叉污染,當局事後宣布全面回收該廠生產的十三款註冊中成藥。

另外,澳門衞生局日前驗出台灣仙豐股份有限公司蘇澳製藥廠生產的多批中成藥含有塑化劑,要求入口商回收,有關藥物在港亦有售,香港衞生署僅表示會與澳門當局跟進事件。

中藥頻頻出事,揭示衞生署不僅監管不力,而且後知後覺。雖然中成藥註冊條例已全面實施,但問題中成藥仍充斥市面,往往要等到出事,或是其他地區先發現問題,衞生署才如夢初醒,急急補救。其實,如果當局平時能加強巡查,類似聯榮亂七八糟的生產過程怎會出現?監管不到位,等到問題藥物流入市面,有人不幸中招,當局才亡羊補牢,不亦晚乎!

事實上,香港中成藥的監管問題存在已久,可惜一直未見改善。八年前,當局姍姍來遲地推出中成藥註冊制度,成效不彰,去年底註冊制度全面生效,但截至今年六月底,只有五十一宗中成藥獲發註冊證明書,僅佔整體申請數字百分之零點三,其餘逾萬宗仍屬非完全註冊,更有近六千宗註冊遭拒。最可怕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的藥廠索性將被拒註冊的中成藥改頭換面,以「健康產品」或「保健食品」的名義推出,以此逃避監管,而當局對此卻束手無策。

可以說,當局邁出監管中成藥的第一步後,就一直在原地踏步,也正因為註冊進度緩慢,目前市面上的中成藥絕大多數仍未達標。人們不禁要問,當局煞有介事地推行中成藥註冊制度,但執行進度卻拖拖拉拉,這到底是為了保障市民健康,還是虛應故事,敷衍民意?

令人遺憾的是,當局監管中成藥歎慢板,連監管西藥也不稱職。近日,國際著名藥廠葛蘭素史克被發現在英國生產的藥丸受塑化劑污染,當中包括兩款香港未下令回收的抗生素藥丸,事態嚴重,衞生署卻輕描淡寫地單憑廠方的報告下令回收,並沒有採取進一步跟進行動。正如藥劑師所說,事件證明知名藥廠也可能出事,當局應加強監管製藥安全,豈能單靠藥廠自律。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近年藥物事故不絕如縷,連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也照樣出事,證明當局監管藥物中不成、西不就,形同兒戲。必須指出的是,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是用來救人治病的,監管宜緊不宜寬,絲毫馬虎不得,放任自流,把關不力,無異於草菅人命。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