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注射肉毒桿菌治中風痙攣

【本報訊】中風及腦部神經受創的病人,會出現肌肉痙攣,傳統口服藥物雖可鬆弛屈曲的肌肉,但會影響正常肌肉,令病人便秘或小便困難;至於手術切除部分肌腱,則易令人聯想到挑斷手筋腳筋,故不少病人抗拒。本港公立醫院老人科過去兩年為中風致痙攣的病人注射肉毒桿菌和「苯酚」兩種藥物,令病人關節可伸展,現時公立醫院康復科部門已開始為中風病人提供有關的注射治療。

本港每年有一萬多人中風,約三千四百人死於該病,八成患者為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香港老人科醫學會成員譚焯坤表示,中風患者一般在中風後三個月出現肌肉痙攣,無法控制肌肉活動,嚴重者更會全身癱瘓,照顧者為病人換尿片或穿衣服,需強行將屈曲的關節拉開,令病人感痛楚。即使受影響的是手指關節,病人的手掌也會呈緊握拳頭狀,難以修剪指甲,結果不斷生長的指甲插入手掌,造成感染。

病人感覺神經或受損

譚焯坤稱,肉毒桿菌能使肌肉癱瘓一段時間,令抽搐的肌肉放鬆,但注射後二至四周才可發揮作用,效力維持三至六個月,需要隔一段時間再注射;「苯酚」則令神經線壞死一段時間,注射後數天即可見效,效力可維持半年至三年,但有可能破壞感覺神經,影響病人的感覺。

六十五歲的黃先生大半年前中風,左邊身癱瘓,左邊手腳肌肉痙攣僵硬。接受肉毒桿菌和「苯酚」注射後,走路姿勢大為改善,可步行近二百米。中風後出現肌肉痙攣是常見的後遺症。外國研究顯示,中風後三個月出現肌肉痙攣嚴重至需要治療的比率達兩成,中風後一年出現同類情況比率更升至近四成。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黃先生現時每日利用四腳叉步行約二百米,保持雙腳適當運動。

病人手指關節痙攣,長時間緊握拳頭,修剪指甲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