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四六比向三七比移動?

曾蔭權施政之所以常常罔顧民意、脫離民情、自以為是、混亂不堪、錯漏百出,除了其自身水平低劣、心術不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立法會中有一個佔了多數議席的建制派、保皇黨,他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要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不管曾蔭權政府的政策主張如何荒唐,他們都要支持。有了建制派給曾政府「打底」,政府就底氣十足,為所欲為,可以十分輕率的制訂政策,不必擔心碰壁撞板。

當然,這是絕大多數情況,也有極少數重要政策和議題因為惹起太大民憤,建制派也不敢「逆麟」,為了選票或臨時接到朝廷指示,也要充當一下「反對派」。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先私下和政府傾掂,讓政府「充分理解他們的難處」,雙方表演一場建制派「發揮作用」、政府「順應民意」、「從善如流」的政治大騷,把壞事變成好事——讓建制派「成功抽水」——在一場風波中撈取政治資本、選票資本也。

這些年來,曾蔭權政府和建制派、保皇黨大致上就是保持這樣一種「互動和依存」關係。然而,這樣的「關係」表演得多了,讓香江百姓看清楚了,會怎樣呢?只會讓人覺得他們的虛偽,讓香江百姓對政府和建制派關係愈來愈不放心和反感。

建制派和反對派歷次選舉的得票率一向是四六比,這個比率今後會不會因此向三七比移動呢?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