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 施政鬧劇日日新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港府在未經諮詢下強推立法會議席出缺替補機制,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彈,刺激七一遊行人數逼近二十二萬,連建制派議員也紛紛倒戈,當局被迫倉皇宣布押後表決,並聲稱將進行兩個月公眾諮詢,爭取下一立法年度內完成立法工作。

面對輿論的巨大壓力,當局又一次跪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可笑的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還不忘為港府找下台階,聲稱替補機制「合情、合理、合法、合憲」,押後表決是為了回應廣大市民的意見。但觀乎港府推動替補機制立法的粗暴手段,所謂「回應民意」不知從何談起。實際上,如果官員願意聆聽市民意見,一早展開諮詢,又何至於陷入今日的窘境?

港府前倨後恭,頻頻上演自打嘴巴的鬧劇,大家早已見怪不怪。綜觀近年來的生果金爭議、擴大堆填區風波、大幅修改預算案、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進退失據、復建居屋態度急轉彎等等,港府施政出爾反爾,朝令夕改,幾乎成為家常便飯。民無信不立,官無信不威,當局不斷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一次又一次自損威信,如何取信於民?如何實施有效管治?

港府推動替補機制立法,原是為了堵塞立法會補選漏洞。去年中,五名立法會議員以辭職方法發動「公投」,最終耗費一億多元舉行補選,被抨無事生非,浪費公帑,港府立例堵塞漏洞,本來無可厚非。無奈當局剛愎自用,態度傲慢,自以為在立法會內「數夠票」,便可繞過諮詢程序草率立法,肆意剝奪市民的選舉權,結果激起市民極大不滿。正如「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不管支持修例與否,高達八成四市民反對港府在未經諮詢下立法。民意昭昭明甚,原擬支持立法的建制派也不得不調整立場,在四面楚歌之下,當局被迫跪低,可謂自取其辱。

其實,如果當局打鐵趁熱,在激進政客去年搞「變相公投」之後盡快推出替補機制,也不至於鬧到這種地步,引起這麼大的風波。當局拖拖拉拉,拖了足足一年,而且選擇七一前夕的敏感時間才提出立法,這不是逼人上街嗎?堂堂政府竟連這種政治智慧也沒有,實在是咄咄怪事!

民意迫使當局押後審議替補方案,不禁令人聯想到○三年二十三條立法觸礁。事實上,當局今次推動替補機制立法的拙劣表現,比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眾所周知,二十三條立法爭議極大,背景複雜,包括有外國勢力介入,以及本地政客煽風點火,加油添醋,刻意分化社會,挑起紛爭,所以立法受阻一點也不奇怪。而今次替補機制的爭議,主要是港府造成,可以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天下之事,以為無足慮,必有大可慮者。曾蔭權不承認跛腳鴨政府是夕陽政府,其實,夕陽雖近黃昏,猶有餘暉晚霞,足以讓人們留下美好印象。反觀港府一事無成,只懂為社會製造爭拗,根本連夕陽也不如。這樣一個無智慧、無民望、無威信、無能力的政府,到底還能不能捱到「最後一分一秒」,實在令人懷疑。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