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假作真時真亦假

東莞物價局近期準備舉行水價聽證會,可無人報名參加。通脹高企下,大多數人對物價都很敏感,為何對於此次涉及自身利益的聽證會,卻冷眼對之?當地消委會負責人的說法是,「這說明消費者民主素質有待提高」。但九成網民卻認為,造成這種局面,是聽證會不靠譜、政府欠缺公信力的原因。

內地《價格法》規定,凡涉及民生的價格變動,應該舉行聽證會,並對組織聽證會的程序和辦法作了規定,以求徵詢到方方面面的意見。既然是價格變動,就應該有升有降,但從結果來看,迄今為止,聽證會已成漲價代名詞,令民眾對這一形式有了恐懼感。東莞物價局今次也以「成本提高」為由拿出兩套方案,召開聽證會無非是決定選哪一套漲價方案罷了。若真有降價方案,根本就不會有甚麼聽證會,早就變成官員大肆宣揚的民生德政。

從結果看,逢「聽」必漲。而從程序上看,各種怪現象層出不窮。為保漲價方案過關,各種聽證會組織者用盡心思。一位東莞市民如此概括:有些「聽證會」只是哄老百姓的擺設,所選代表多為內定的「自己人」,座位都在前面,而「反對派」人數極少,且座位全定在最末尾。

建立聽證制度,是讓每個利益群體都能夠發表意見,有效保護社會公共利益,不能不說這是民主與進步的體現。但現狀卻是政府一次次「逗你玩」,消費者已看透了、厭煩了,自然不想再被利用。恰應了那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

對於聽證會遭受到的冷遇,並沒有令當地官員尷尬,更沒有引來相應地反思。東莞物價局稱:「有人報名更好,沒人報名聽證會也一樣開,我們只要按章辦事就好。」說得再直白不過:舉辦聽證會,無非是要為各種漲價行為披上「合法外衣」,至於民意如何,管它做甚?

由此想到,內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已收到逾二十三萬條意見,創下人大網上徵求法律草案意見數量的紀錄,公眾參與的熱情由此可見一斑。如何對待這二十三萬條意見,使徵詢意見不至於淪為表面文章,對立法者和當政者實乃一大考驗。

尤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