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幽門肥厚 BB噴奶嘔光

【本報訊】中文大學研究發現,罕見的新生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狀,即胃部出口處幽門肌肉增厚,令幽門通道太狹窄,寶寶食奶後無法「落格」,以致經常噴射式「嘔清光」。醫學界目前仍未有標準診斷方法。有初生男嬰病發時鼻胃管存大量非膽汁性的嘔吐物,多重檢查後診斷出幽門肌肉肥厚,要進行幽門肌切開術。

長期唔理會脫水

經胃部初步消化的食物會經幽門進入十二指腸。新生兒幽門肌肉增厚原因不明,但會令幽門通道變窄,令食物更難進入十二指腸,患病的寶寶胃部因而劇烈蠕動,通常在出生後第二至四周出現非膽汁性噴射性嘔吐。若經檢查後發現幽門肌肉厚度超過四毫米,長度大於十五毫米便有機會患上肥厚性幽門狹窄。

中大醫學院小兒科及小兒泌尿科名譽臨床副教授譚煜謙指,新生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在亞洲較罕見。以沙田威爾斯醫院為例,每年接獲個案少於十宗。他又指,長期忽視會導致脫水、體重驟降。

譚煜謙與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匯報一宗本港幼兒患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個案。一名剖腹生產的男嬰在產前檢查時懷疑有先天性心臟病。他出生後四小時已發現呼吸困難,鼻胃管有大量非膽汁性的嘔吐物,腹部X光片亦發現擴張型胃泡。醫生再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共兩次,發現他的幽門肌層厚度及幽門管長度都正常,但經過開腹手術後才證實幽門肌肉肥厚,隨即進行幽門肌切開術,手術後進食明顯好轉。

譚建議父母若發現寶寶進食後「唔落格」、持續嘔吐且「食咁多,嘔咁多」,便應盡快求醫。

手術前
一個月大的祉攸患上肥厚性幽門狹窄,要留院觀察多日才能確診。

手術後
祉攸之後已再無嘔奶,並且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