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錯在選址赤鱲角

是否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令香港陷入兩難困境。不建的話,赤鱲角機場容量將於幾年內飽和,迫使客流物流轉往珠三角其他機場,香港見財化水,最終淪為次級空運樞紐;興建的話,又怕填海工程影響生態,趕絕鄰近海域的中華白海豚。一邊是香港發展的迫切需要,一邊是日益高漲的環保訴求,難道兩者真的無法共容?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啟德機場已不敷應用,加上「六四事件」令香港人心惶惶,港英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穩定民心,決定大興土木,落實玫瑰園計劃,新機場便是主要工程之一。新機場籌劃初期曾考慮新界北等多個選址,惟因新界地權複雜,利益糾結,徵地困難,港英政府為了爭取在撤退前完成工程,決定繞過爭議,在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本身已是一塊填海地,任何擴建工程都難免要填海增地。

設想新機場選址新界北部,則未來擴建的空間比赤鱲角大得多,可以開山闢地,可以徵收地皮,未必需要填海。此外,新界北部更加接近內地,更有利於吸引內地客流與物流,可以促進中港融合,刺激新市鎮的經濟、就業。

可見港英政府選址赤鱲角建新機場,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決定,志在解決當時的需要,卻完全無視香港的長遠需要,雖然解決了當時的問題,卻為未來發展帶來更大的難題。

如今英國人拍拍屁股走了,我們該向誰去追究?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