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水底的故鄉

每當聽到長江三峽大壩,總會想起香港的萬宜灣村。

萬宜灣村原是西貢東部的一條小村,村內風光明媚,有田有水又有山,早於乾隆年間,數百名客家村民遷居此地,在那裏斬柴、耕田,過着與世無爭的日子。每逢冬至,村民便在山神屋前拜神、聚餐,孩子們平日坐船出城讀書,假期回家看牛種田,冬天到林裏抓蜘蛛,夏天到樹上摘龍眼、到海灘執蜆。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港府決定在那裏興建萬宜水庫,村民被迫陸續遷出,村內的百年老屋便隨同記憶沉沒水庫之下。

幾年前,爾冬陞導演拍了一套有關萬宜灣村的紀錄片,派人潛入萬宜水庫底部,拍攝舊村落的遺迹。小生在萬宜灣新村村公所裏看過該片的製作特輯,但見一班大伯圍坐電視機前,觀看水底故鄉的現狀,時而感觸落淚,時而返老還童一般,李村長指着屏幕手舞足蹈:「你睇個石座,細個時喺山神屋前用嚟放大王伯公嘅,依家仲喺度喎!」

聞說三峽大壩落成五年,種種禍患逐漸浮現,其中最嚴重也莫過於,人離鄉賤,因三峽工程被淹沒家園的百多萬移民四散各地,貧窮、缺乏救助、難以融入當地社會,衍生大量社會問題甚至官民衝突。

忽然想到,不知將來會不會也有人潛入三峽水底拍片?會不會也有老人圍坐電視機前,看着那水底的故鄉,作無限的感慨?如果會的話,他們或者還會吟唱起即興的詩:淺淺的三峽,最深的鄉愁。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