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世代:無沙紙做教授 只因愛上魚

在香港這個名利掛帥的商業社會,偏偏有人不愛金融股票,獨愛攀山涉水,尋找香港稀有魚類。莊棣華是香港魚類學會會長,從沒考取過一張「沙紙」,卻獲上海復旦大學聘為客座教授,連漁護署也要向其「攞料」。他愛上魚,只因童年孤寂,魚不說話,卻教會他看見整個世界。

四十四歲的莊棣華(阿莊)在東京出生,祖母和外祖母都是日本人,擁有二分一的日本血統,是家中獨子,由曾祖父一代開始在日本經商,父親在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精通八國語言,靠寫文章維生。

阿莊八歲隨父母回流返港,快樂童年就此結束:「父親識八國語言,唔想個仔淨係識日文,最初住喺長洲,我嘅廣東話要由零學起!」

「人只係上o左岸o既魚」

日本人對一草一木也有感情,阿莊自小深受薰陶,三、四歲已跟父母通山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同學杯葛他,正好讓他寄情山水,養成獨立個性:「嚟到香港,都係自己一個捉蝴蝶、做標本。」

小學四年級,是他「同魚開波」的轉捩點:「嗰年學校旅行,去銀礦灣瀑布,我跌咗落水,見到有好多魚閃過,佢哋唔係向下游,而係向上游,點解會咁?令我好好奇。」他獨個兒走遍大川小溪,尋找牠們的族群分布和歷史,更因此而着迷:「魚係所有脊椎動物嘅祖先,人只不過係上咗岸嘅魚!從一條魚,可以見到整個自然界歷史嘅發展,地球從冇到有,好神奇!」

打從中一開始,他已構思在香港搞魚類學會,知道中國科學院有魚類專家,十六歲隻身到北京入讀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每天放學踏一個半小時單車,到中科院向素未謀面的學者請教,後來在上海海洋大學認識恩師伍漢霖教授,二人更合著了不少魚類專書和論文。

港大破格收讀碩士

在北京高中畢業返港,父親病重,他一邊做翻譯養家,一邊記錄魚類,沒讀過學士,卻有本事叫香港大學動物學系(現生物科學系)破格收他讀碩士:「好記得爸爸喺我入學同一日過身,當時佢負債百多萬,加上一啲人為原因,我就冇讀落去。」

沒有「沙紙」,卻無損他的權威,上海復旦大學聘他為客座教授,上海海洋大學又請他當研究顧問,部分漁護署刊物,也是由他提供圖片和資料。去年初「香港魚類學會」正式成立,是全東南亞第一個由市民義務營運的魚類學會。在一個事事講錢的社會搞魚類學,辛苦嗎?「點會辛苦!香港有好多人鍾意㗎!」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李嘉怡

莊棣華八歲來港居於長洲,圖為搶包山現場留影。

莊棣華(箭嘴示)年幼時與家人在長洲留影。

阿莊幼時在日本入學的團體照。

阿莊(左一)帶領魚類學會會員,攀山涉水尋找稀有魚類。 (受訪者提供)

莊棣華認為魚類圖鑑非常重要,此圖為他親手繪畫。

寬鰭鱲(左)、斯坦納氏波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