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政府靈魂之流失

窮則變,變則通。想當年,一九六七暴動,巴士、電車、天星小輪等交通工具大罷工,市民被迫坐非法貨車「九人Van」出入,當時港英政府當機立斷,立即將「九人Van」合法化,是為今日小巴的前身。設想換着今日的特區政府,少不免又是一輪顧問研究,幾番公眾諮詢,再來個曠日持久的立法程序,沒有三五年也難以成事。

一個政府懂得變通,以民生為念,當知升斗小民為生活計的違法行為並非十惡不赦,大可將其規而管之,化為本土文化、另類商機。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搵食艱難,大街小巷出現大量無牌小販,影響市容之餘,亦對路人構成危險。然而,當時的市政局沒有將小販趕盡殺絕,而是安排他們轉往公眾街市經營,並在一九七五年劃出二十個「小販認可區」,包括廟街、女人街、花園街等等,逐漸發展為今日的旅遊熱點。

反觀今日的食環署,動不動便出動數十大漢包抄無牌小販,得閒無事又去找找平安包店的碴兒,說為了食物安全着想,要禁止人家在店外為平安包蓋印云云。喂,人家長洲太平清醮賣大包,幾十年來一向如是,幾時出過事呢?難為港府口口聲聲宣揚本土文化、推廣特色旅遊,實情卻是幹盡扼殺本土文化的蠢事。

再看今日的公眾街市。多得食環署的「優質管理」,有的烏煙瘴氣,有的十室九空,全港街市埋單計數,每年竟有數千萬元虧損。細閱公眾街市變遷,可以看到此地政府的靈魂如何流失。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