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蓬萊文章建安骨

寫時事評論,報刊文章有好幾種:有專欄作者,有讀者投書,有教授文章。按文化水平論,聽起來便以為報刊文章應有個等級,該教授、作者而至讀者,有個高低順序;但看久了,便知讀者投書往往比教授文章更貼近社會大眾。

這文章分類,除了在於誰來寫,更在乎寫在哪裏,學術論文和茅廁文章便是兩種寫法。教授寫學術論文,便要求嚴謹,引經據典,都有學術理論基礎,要經得起考究,動輒不下數萬言。這茅廁文章卻是如廁時有感而發,正在下瀉,便求其上吐,取其不吐不快,三言兩語,誠所謂「來也匆匆,去也沖沖」,但求得啖笑,消消氣。如果要求教授寫茅廁文章也要用學術態度,這教授經年累月拉矢,興許還是洋洋灑灑,但旁人用這茅廁,見這茅廁論文便覺比教授拉的還臭,搞不好更會便秘。

因此,我們要搞懂,教授投書報刊,寫的便是報刊文章,不好拿學術態度去要求;反過來專欄作者去蹲茅坑,就算作家癮頭發作,要寫便寫茅廁文章,不好死抱專欄作者態度。都在寫報刊文章,憑甚麼專欄作者可以急就章,卻要求大學教授學術嚴謹?

再說,論文是寫給學術界看,報刊文章則是寫給社會大眾看,前者講學術理論,後者講人情義理,更加接近社會大眾,要講真話,有共鳴。教授為文,好比李白所言:「蓬萊文章建安骨。」做論文時是蓬萊文章,需要金堆玉砌,求研究價值;可這報刊文章不講那麼多,要緊的是講風骨。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