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考察雖走形式必不可少

當年,朝廷決心拿掉董建華時,曾派港澳辦大臣南下,密召曾蔭權「上去」考察面試。當然,在這之前朝廷已經大致了解了曾蔭權的情況,港澳辦大臣也與曾蔭權相識有年,打過交道。不過,要決定讓他取董建華而代之,出任香江特首,還是一件極為鄭重的事情,在「拍板」之前,要對他考察面試、最後談話的程序還是必不可少的。

儘管如此,那時朝廷對曾蔭權的了解仍然很不夠,因為他畢竟是港英方面培養提拔的高官,在九七回歸之前,朝廷不可能和他有太多接觸;只有九七後,曾蔭權才逐漸進入朝廷視野,然和他接觸也還是相當表面,不可能深入細緻,推心置腹。

對曾蔭權本人來說,他當上首位華人財政司,從而獲得了「直通」香江特區政府出任第一任財政司司長的本錢和機會,也完全是英國人「賜予」的,他心中「暗中感激」的想必也不是朝廷。不過,曾蔭權又不會像當時的陳方安生似的「一根筋」只對英倫的提拔感恩戴德,被西夷捧為「香港的良心」。曾蔭權很識得甚麼是改朝換代,很識得甚麼是舊老闆走了換上新老闆,很識得自己應該怎麼做,只是他沒有想到天賜機緣,使他先是當上了香江老二,繼而成為香江老大。對此,朝廷也是匆匆應對,對他的了解和考察也只是「粗粗拉拉」。

朝廷對幾位下屆特首人選的了解乃至培養可說很有歷史,今次港澳辦大臣前來「考察」,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