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長擊:勿讓關愛基金變怪胎

關愛基金成立的原意,是為了「關愛」社會上一些「無公屋、無綜援、無交稅」的所謂「三無」人士,用意是為政府補鑊,皆因政府每次派糖,幾乎都派漏了這些最需要惠澤關愛的人。

如今,關愛基金將花逾七億元推出十個援助項目,當中包括資助清貧學童參加境外遊學活動,卻沒有援助項目惠及N無人士,因此備受批評。有關資助會以實報實銷方式,向每名學生提供最多三千元款項,分三年推行,預計有二十四萬人受惠。然而,有家長質疑主辦遊學活動的都是牟利機構,而且遊學費用不菲,熱門地點如澳洲、英國、美國等,短期的兩星期遊學費用也要約二萬五千元,加上其他使費如保險、燃油附加費等,埋單分分鐘超過三萬元;換言之,關愛基金出「醬油」,而家長要出「雞」,這不是很荒謬嗎?受惠家庭能夠負擔嗎?難怪有論者指出,這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關愛社會、扶助低下層不可坐而論道,要走出冷氣房,落吓油尖旺,去吓深水埗、灣仔,必可找到N無人士。

有書商感嘆:「印好的書一半沒售出;售出的書一半沒人看;看了的書一半沒理解;理解的書一半理解錯了。」如今關愛基金不了解基層市民的真正需要,老百姓為生活叫苦連天之際,關愛基金卻說採取「先易後難」方式,首批推出較易執行的援助項目,其他有爭議性的,例如板間房租津等,則需要「詳細討論及研究」。關愛基金有錢卻用不得其法,定位不清,目標不明,扶貧從何談起?

洪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