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長擊:三公消費難有效監管

國家審計署揭露各政府部門的帳目問題,然日前公開自己部門的財政預算中,卻沒有包括受外界關注的三公預算──即公款吃喝、公車消費、公費出國。有網民質疑,審計署不知道是有難言之隱,抑或是丟卒保車?國家審計署不肯公開三公預算,未免予人心中有鬼、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不公平不公正的感覺。

論者指,集權式的大政府模式,使關於三公消費的監督和管制失效,社會輿論、中央監督形同虛設。制度不嚴,漏洞必多,社會輿論監督的力量又無法徹底透視和糾正政府的灰色行為,往往只是增加了政府的另一種成本,即「化妝」成本,使政府要拿出「化妝」成本,如人力、物力、財力對付媒體與輿論。如此粉飾太平,自然難以杜絕貪腐。

要切實壓縮三公經費,自然要有妥善的管理。像公車的濫用幾已失控,據北京市財政局在其官方網站公布,截至二○一○年底,公車有六萬二千多輛,但公車型號等資料未公開。在美國,政府的公車數量受到嚴格控制,譬如上千員工的聯邦政府部門,公務用車也往往只有幾十輛。

要徹底實現公車改革,有學者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取消公車。事實上,中國政府的運轉,本質上不是基於法治的運作,無法依賴傳統的政治運動,更多是建立於一種隱蔽的忠誠體制上。國家公務員的工資普遍不高,要在工資外得到額外補償,不找三公消費又能找甚麼?要官員流着道德的血液,不是緣木求魚?

洪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