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又再事與願違

本地社會輿論接連看早了幾件事情。像販管隊欺負賣雞蛋仔的阿伯,一開始便看成政府打壓自力謀生的老人家,豈料阿伯被踢爆在領綜援,賣雞蛋仔不外搵多一元得一元,事件便成了願賣願罰,別人要為阿伯叫屈,也叫不了那麼響亮。

像內地惡旅客勇哥,雖然起始便惡形惡狀,但本地導遊前科多,輿論以為又是逼客購物事件,豈料原來是惡客「搵着數」。

再說那西九洋總裁休假為名,辭職屬實,越洋稱病請辭,當時外間便二話不說,直指這洋藝術家受不了本地官僚架構。誰知沒兩個月,洋總裁卻在老家另有高就,事件便像藝術家脾氣發作多於官僚架構束縛。

又例如日本地震海嘯,大家一看到那人民處變不驚,便以為那政府成竹在胸,救災、防核、重建應無問題,甚且頌揚日本文明第一,先是回頭批判內地的豆腐渣工程,當然這日本文明更要好好學習。可惜又再事與願違,日本政府後來非但被指救災不力,防核更是遮遮掩掩,日本東北之地已備受污染,重建無期。

這些事情,與其說輿論看錯,不如說結論下得太早,可以說是本地社會的個性浮躁,凡事看表面;卻也反面說明,我們擁有的相關經驗太多,像基層生活艱苦、營商手法骯髒、官僚架構迫害、內地的豆腐渣成品充斥。有趣的是,輿情說這很多事都未必對,但批評政府的如預算案、交津案、最低工資案等不勝枚舉,卻統統都對。對此,政府焉能不反省?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