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微創變開刀伊院二合一手術室

【本報訊】患有腦部或腹腔血管瘤的病人,在接受微創導管手術期間,一旦血管瘤爆破,便需緊急轉往外科手術室補救。伊利沙伯醫院設立全港首間「二合一」的血管腔內手術微創中心,其中微創手術室有如「變形金剛」,可於數分鐘內「變身」成傳統外科手術室,預計每年可處理二百宗複雜血管病變手術,以及一百五十宗緊急創傷致血管撕裂的個案。

伊院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三千九百多萬元,成立血管腔內及微創手術中心及血管腔內模擬及技能培訓中心,兩個中心於昨日啟用。

伊院外科部門主管張滿棠表示,微創手術是現時治療血管病的大趨勢,然而一旦血管瘤爆破,可致大量出血,病人需轉往外科手術室,以傳統開腦或開胸等方法止血。伊院腦外科部門主管趙鶴鳴則指出,腦血管瘤於手術期間有百分之五爆破風險,若是在進行微創手術時發生,現時最快也需一小時準備,才可將病人由放射診斷部門轉往外科手術室搶救。

變身只需五分鐘

新成立的微創中心採取綜合式設計,手術室面積是一般的兩倍,可在五分鐘內,由配設導管及造影儀器的微創手術室,變成傳統外科手術室,並集合外科、腦外科、放射診斷科及麻醉科醫護人員,立即為病人做手術。「二合一」手術室亦能有效處理緊急出血及較高難度手術,以及因車禍等意外導致血管撕裂的急症。

中心讓醫護人員可提供「開刀加導管」的綜合式治療,張滿棠指該院早前曾進行研究,發現若同時為病人開腹止血並再以微創手術堵塞出血血管,可將死亡率由六至七成,大減至三至四成。張解釋,經歷嚴重創傷或跳樓輕生的病人,或會整個盆骨粉碎,除骨折本身會引致大量出血外,盆腔內的血管亦有機會受牽扯撕裂。醫學界過往一般會在開刀止血及微創止血之間二擇其一,但後來發現兩種方法皆不能達至最佳治療效果,故開始提倡「二合一」的止血方法。

新設的微創中心,正可提供此類治療。病人經急症室入院後,先由外科醫生以傳統開腹方式,利用紗布止血,之後再由放射診斷科醫生做微創手術,堵截部分撕裂血管。

至於培訓中心,則以模擬器材,讓醫護人員熟習各類微創手術,預計每年可培訓四十至五十名專科醫生。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血管腔內及微創手術中心手術室可於數分鐘內,由導管手術室「變身」為傳統外科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