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到底是誰更該講道德

溫家寶網上答問,針對樓價高企,他說:「房地產商身上也應該流着道德的血液。」此話在內地被廣泛熱議。

熱議的話題大致有兩個:一、甚麼樣的房地產商才是合乎道德標準的?二、究竟是誰不道德,才造成當今的樓市居高不下,百姓叫苦不迭?相對而言,第一個話題取得共識容易一些。市場經濟下,商家在合法前提下追求利潤最大化,就不能稱為「不道德」。

內地地產大佬潘石屹說,他理解這句話,就是作為開發商要遵守法律和政策,按章納稅,同時提高自己誠實、正直的品德,例如不偷稅漏稅、不做假帳、不囤積土地等。潘石屹所言,其實在暗示,有道德的房地產商需要有社會責任感。但是,指望無利不起早的商人從道德角度和社會責任出發,壓縮自身利潤以降低樓價,僅是一種蒼白無力的說教。這好比讓人面對瓊漿玉液和滿漢全席不動心,而非要選擇啃鹹菜喝粥,除非那人腦子不好使,否則可能嗎?

有人統計過,中國涉及房地產的稅是十二項、費是五十項,稅費佔房價的三成至四成。而土地出讓金則佔到房價的三成到五成。稅費和土地出讓金相加,大致相當於百分之六十的房價。這些數字也許偏頗,但賣房收入的相當部分被政府拿走確鑿無疑。由此推論,對當今樓市高企負有責任的,首當其衝的該是政府。正是政府多年來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才導致房地產商拿地成本愈來愈高。至於國企央企如何拿着銀行的貸款,哄抬出一個又一個的地王,大家更是心知肚明。

所以,溫家寶指摘房地產商的「道德論」,作為規勸,希望他們多盡點社會責任,未嘗不可。而如果以此將樓價屢調不降的責任全推到房地產商頭上,並把他們押上道德審判台,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則很有點找出替罪羊頂包的意味。

溫家寶承認,他沒有調查過房地產商利潤的構成。既如此,這話就只能理解為一種規勸和希望,也就是說說而已。

倘若總理能責成屬下,具體調查一下房地產商的利潤構成,他很可能會改口,說「各級政府身上也應該流着道德的血液」。

尤可夫